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印度、尼泊爾、不丹之行的隨筆集。本書的內(nèi)容是詩人、作家于堅印度之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他以一個行者的身份, 充分發(fā)揮了詩人的敏銳、多愁善感、悲天憫人等氣質(zhì), 為我們呈現(xiàn)了我們原本不那么熟悉的印度、尼泊爾、不丹。更為珍貴的是, 在鏡頭感和畫面感十足的文字外, 他還以一個資深攝影愛好者的身份, 為本書搭配了百余幅無聊在色彩、主題還是沖擊力上都堪稱佳作的照片, 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為讀者帶來親臨其境般的閱讀經(jīng)歷, 有助于讓讀者了解南亞次大陸風土人情和精神文化。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于堅,帶你發(fā)現(xiàn)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印度。
☆《印度記》獲2012年《人民文學》雜志非虛構(gòu)作品獎。此次“增訂版”增加長文一篇《在印度迷宮深處》和40張攝影作品。
☆詩人于堅帶著詩心和鏡頭走入一個日常的印度——理發(fā)店、單車、河岸、集市、空露臺、火車站、沐浴的人群……從這些一閃而過的日常瞬間和平凡物事中,提取詩意,覺悟印度。
☆于堅寫印度,帶著一份“尋根念舊”的情懷,由印度所見之“舊”,喚起對舊時舊事的緬懷;再反觀現(xiàn)世之“新”,身處這個凡事求新的時代,我們真需要;仡^看看。
☆本書包括4篇散文、179幅攝影作品,詩人立體式地呈現(xiàn)了一個鮮活的印度。
于堅
1970年開始寫作詩歌、散文、小說、評論至今。
1980年開始攝影至今。
1992年開始拍攝紀錄片至今。
著有詩集、文集多種。獲數(shù)十種詩歌獎、散文獎。
長篇散文《印度記》獲2012年《人民文學》雜志非虛構(gòu)作品獎。
在第十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中,榮膺“2016年度杰出作家”。
紀錄片《碧色車站》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銀狼獎單元。
系列攝影作品獲2012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華夏典藏獎。
紀錄片《同飲一江水》總撰稿。
最近二十年為《中國國家地理》《華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約撰稿人。
在國內(nèi)外多地舉辦攝影展。
印度記 37
在印度迷宮深處 157
在尼泊爾的喜馬拉雅 235
在喜馬拉雅的不丹 311
我少年時期讀過《西游記》,以為印度太遙遠啦,恒河就是天上的銀河。玄奘取經(jīng)穿越大漠,大約一粒沙子就是一步路吧,如果將他碰過的沙粒每一顆都想象為星星的話,可以重建一個宇宙。印度是去不到的,那是一個神話。所以當我登上昆明飛往加爾各答的飛機時,有做夢的感覺,仿佛正在奔赴刑場,我要去的是天國。
我很懷疑這趟航班,它真的是飛往印度嗎,怎么與飛往紐約、巴黎的航班一模一樣?機艙里散發(fā)著某種熟悉的氣味,這種氣味來自一個有著巨大腹腔的機器人,它使用航空公司制造的香水。幾個印度人走在我前面,眼睛發(fā)亮,牙齒發(fā)亮,手掌發(fā)亮。據(jù)說,印度人的祖先有許多是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南下的高鼻子、藍眼睛的古雅利安人,只是皮膚被熱帶的陽光曬黑了。但在他們身上,我怎么都感覺不到通常雅利安人的傲慢冷漠,似乎他們只是皮膚更深的中國人。文明真是偉大的力量,它可以把血緣相同的人們改造成神態(tài)、動作、語言、信仰、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種類。這些雅利安人很親和,自然純樸,身體之間沒有距離感,像中國人那樣在身體上彼此信任親近。進入機艙,無序慣了的亞洲人都有某種遇難的感覺,緊張焦慮,爭先恐后,毫無風度。大家一個個挨著往里走,想擠過去就擠過去,該讓一讓就讓一讓,有幾個印度人緊緊地抱著用黑色塑料袋和膠帶紙包扎得圓滾滾的大包裹,幾乎塞不進行李架中,但他們顯然很有經(jīng)驗,轉(zhuǎn)了幾下,一個個都塞進去了,黑乎乎的一排,像是宇航員的次品頭盔。我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行李,路上一直在想,里面包裹著什么,是什么中國寶貝值得他們?nèi)绱松衩氐貛Щ赜《热ィ?/span>
我以為至少得飛上七八個小時,才飛了兩小時,飛機就下降了。有個印度朋友后來告訴我,在地理上,云南昆明是亞洲的一個中心,從這里往亞洲的東西南北距離都差不多。書上說,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該市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開始于 1690 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到達,公司的代理人約伯·查諾克在這里建立了貿(mào)易站。從 1772 年直到 1911 年的 140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東方最大的商業(yè)中心之一,人口916.56 萬。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在這里。下面是沉在黑暗里的大地,看不出來住著九百多萬人。黑茫茫,像是另一個星空。稀疏的燈火形成一些圖案,有個孤獨的梵天在黑暗的舞臺上寂寞地舞蹈。上一次我在芝加哥夜空飛過,那城市也是九百萬人口,地面輝煌得就像一只正在黑夜之灶上翻炒著無數(shù)鉆石、星子的大鍋。
這是 2010 年 3 月 28 日,我在夜里兩點來到了印度,落地于加爾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