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凡人都是棄兒,因為出生仿佛就是上帝把你遺棄到這個人世間來。
織錦商人女兒千重子偶然遇見與自己容貌酷似的杉村女孩苗子,揭開了孿生姐妹一段悲歡離合的經(jīng)歷。善良純潔的情感、人世的寂寥,在京都古雅的背景下盡顯風雅、物哀之美。
◎ 5次搬上大熒幕,山口百惠息影之作,日本京都的文學名片
◎ 余華、莫言、馮唐等作家心目中無限柔軟的文學經(jīng)典
在我看來,川端是我文學里無限柔軟的象征。余華
我對文學的覺悟,就得之于川端康成的閱讀。莫言
川端像種花一樣種了日式美學的種子。馮唐
◎ 日本文學泰斗川端康成不朽之作,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中的至美經(jīng)典
◎ 知名翻譯家葉渭渠、唐月梅傾心翻譯
國內日本文學翻譯屆泰斗、學者伉儷用五十余年譯介川端康成,國內外名家盛譽、暢銷數(shù)百萬冊的譯本專屬授權!豆瓣8.9分,還原川端文字潔凈之美。另收錄葉、唐感人傳記。
◎ 新增葉渭渠深入解讀、川端康成生平年譜,一本書讀懂川端康成
◎ 知名設計師操刀、全新視覺闡釋唯美經(jīng)典
外封是京都地標五重塔,內封特制川端康成肖像浮雕工藝,向一代大師致敬,隨書附贈金句明信片、杉樹書簽!
《古都》:川端心目中美麗的日本
葉渭渠
日本投降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由于美國文化、生活方式對日本無孔不入的滲透,日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面臨著衰落的危境。川端康成一再表示,比起政治上的憤慨來,更多的是內心的悲哀,我的工作恐怕不能擺脫這種悲哀的吧,就是指戰(zhàn)后日本傳統(tǒng)文化失落的悲哀。
戰(zhàn)后川端歷訪京都,便開始構思一部反映日本傳統(tǒng)美的小說。長篇小說《古都》連載的時候,他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更明白地說:
我想寫舊的都城中漸漸失去的東西。所以我常常到京都,但我只是從外部去撫觸它的名勝古跡,對它的內部生活似乎知之不多。這可以概括地說明川端康成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古都》的目的和動機了吧。
《古都》的誕生
經(jīng)過這番醞釀,川端決計首先寫京都的自然風物,從春天的花季開始,一直寫到冬天陣雨、雨雪交加時節(jié)結束。一般來說,寫自然風物,必然要選擇日本人最鐘愛的花木──櫻花,而且京都平安神宮的神苑那些紅垂櫻叢是最美的,這里沒有什么花比它更能代表京都之春了。但川端認為這種景物,谷崎潤一郎早已在長篇小說《細雪》中做過出色的描寫,他不想重復別人,所以最后選擇了很少人去觀賞的北山的杉樹,并且特地去過兩三趟北山的杉村,細心觀察北山杉的堅韌性格。
關于故事情節(jié),川端從來是不預先構思的。起先他打算寫點令人喜歡的戀愛故事,可是寫出來的故事,沒有發(fā)生什么戀愛、爭執(zhí)、糾纏、齟齬的事,最后寫成了孿生姐妹重逢的悲喜故事。這一點,連作家本人也出乎意料。他說這是撰寫之前始料未及的。連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它沒有一個戀愛場面、這也是很奇怪的,我絲毫沒有要與其他作家近來的小說標新立異,或離經(jīng)叛道,卻自然而然地發(fā)展成這個樣子。
《古都》從1961年10月8日開始,到1962年1月27日止,在《朝日新聞》上連載了107回。這期間,川端康成體弱多病,加上生活節(jié)奏也很緊張,力不從心,每天不能多寫,勉強趕上每日的連載。有時去京都后回到鐮倉家中,或接受政府頒發(fā)文化勛章的當天或從宮中回到東京住處之后,或參加名演員有馬稻子婚禮宴會當晚留東京旅館里,乃至正月初一,也都得伏案疾書,就是這樣,也常常遲交稿子,給報社增添了不少麻煩。以他的體力來說,一般連載小說只能寫百回左右,這次卻寫了107回。但為了能完成每天的定量,他得每天在寫《古都》之前、寫作過程中,都服用安眠藥,是在精神迷離恍惚的狀態(tài)之下執(zhí)筆的,似乎是借助安眠藥寫成的東西。
川端在寫《古都》之前,就連續(xù)服用安眠藥,寫《古都》時近于濫服,寫完《古都》之后一下子斷然停服,馬上產(chǎn)生藥物成癮癥狀,
被送進了東京大學附屬醫(yī)院,約莫十天處在昏迷不醒的狀態(tài),乃至后來喪失了許多記憶。《古都》寫了什么,他自己也記不清了。所以,新潮社通知他準備出版單行本時,他心里忐忑不安,有點遲疑不決。后來劇作家川口松太郎親自把小說《古都》改編成話劇,并對這部作品給予好評,他得到了鼓舞,才又著手反復推敲重新修訂。
會話部分,作者是用不規(guī)范的京都腔來寫的,他覺得單調,失去色彩,結果讓京都人潤色,全部改成地道的京都腔,這樣就更生動了。編者也對行文風格不甚連貫的地方做了某些修改。于是,在連載完畢半年之后,即1962年6月,《古都》以面目一新的單行本同讀者見面,它成了一部筆致流麗、京味濃厚的優(yōu)秀作品。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還以這部小說的終章《冬天的花》為題,繪了一幅北山杉的畫,作為單行本的卷首插圖,并前往東大醫(yī)院親手送給川端康成,為這部作品增色不少。
《古都》在京都的風俗畫面上,展開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姐妹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為了貫穿他創(chuàng)作《古都》的主導思想,川端康成借生活片斷的景象,去撫觸古都的內部生活。他首先撫觸古都的自然美、傳統(tǒng)美,去追求殘照在戰(zhàn)敗而荒蕪了的故國山河上的日本美。
川端康成寫《古都》,不寫奈良而選擇京都,原因也在于京都是日本文化的薈萃之地,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征,也是川端本人的故鄉(xiāng)。
自然美與人情美的契合
《古都》首先是將京都的傳統(tǒng)、精神文化和風物展示于讀者。
它從四時行事:賞櫻、葵節(jié)、祇園節(jié)、鞍馬的伐竹會、如意岳的大字篝火、時代節(jié);到名勝古跡:平安神宮、南禪寺、御室仁和寺、北野神社、圓山公園的左阿彌、正倉院的仿古書畫斷片;再到加茂川風光、嵯峨竹林、北山圓杉、青蓮院楠木,乃至西陣的織錦、植物園的草木花卉。凡是京都的一景一物,無不在他的筆下生輝,染上絢麗的色彩。
但是,《古都》也不是單純獨立地寫景物,不是一部地方志,而是獨具匠心地將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人物形象的塑造完美地同寫古都的風物時令結合在一起,將人物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共生、一體化了。
川端康成,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知名小說家。
1927年以自傳體小說《伊豆的舞女》成名,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作品繼承了日本古典文學物哀風雅的內在風韻,以卓越的敘事技巧,敏銳地表現(xiàn)了對生命本質的認知。
葉渭渠、唐月梅。知名學者伉儷、翻譯家。
1952年,兩人雙雙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畢業(yè)結婚。兩人一同翻譯了川端康成的作品,并合著《日本文學史》等。
兩人相知相伴五十余載,合譯、合著、合編的有關日本文學、文化著作多達二百余卷。
古都
名人
附錄:
《古都》:川端心目中美麗的日本
《名人》:川端憧憬的真實人生
川端康成生平年譜
譯著等身,風雨同路:記學者伉儷葉渭渠、唐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