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姓氏與避諱起源》分兩部分,分別考述中國古代姓氏與避諱的起源問題,是作者在《姓氏起源新論》《商周稱謂與中國古代避諱起源》諸學術論文之基礎上,系根據(jù)新出出土文獻及發(fā)掘既有文史資料寫成。所論姓氏涵義姓氏學家對姓與氏區(qū)別與界定西周封建、冊命同姓與賜姓命氏周代禮制、禮俗所見同姓、異姓之等級與待遇氏為遠古所傳,姓為西周所重稱謂的社會等級制商周稱謂之考察名字、爵號、謚號、廟號與避諱心理的演化先秦禮書所載之諱禮由避諱制溯論其原始禁忌形態(tài)等問題,考證謹嚴,精見迭出,是迄今為止關于姓氏與避諱起源研究的集成之作,同時也是國人學習中國古代姓氏與避諱知識的讀之書。
姓氏是一個無人不曉的詞,但很少有人知道姓與氏含義不同,來源各異。少數(shù)人雖然知道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三代之後,姓氏合二馬一,又有誰知道我國遠古只有氏而無姓?姓是周武王克商以後,分封三恪二王和其他一些著名氏族的特殊稱號,是姬周安撫、穩(wěn)定時局,結交、聯(lián)姻異族的政策和策略。姓是特定歷史下的產(chǎn)物,隨著姬周的滅亡而與氏合二為一,合稱姓氏,混而不別。所以,歷朝歷代積澱下來的姓氏雖超過三萬,而真正的古姓卻不滿五十。揭開歷史的謎底,讓你知道自己的姓和氏。
避諱與每個人的名相關。今人知道名字是一個人有別於他人的稱謂,卻少有人知道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名與字含義不同卻又有聯(lián)繁,古人的字是他本名的另一種表述,是他本人的品德表徵,這就是所謂字以表德。古人二十而取字,所謂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在堂皇的敬其名也的背後,其實就是要諱其名。爲什麼要諱名?表面看來是周代禮制的規(guī)定,實質卻受到遠古先民珍名心理的支配。珍名心理與巫術有關,先民將個人名字視爲身體的一部分,一旦被人知曉,便可能危及自身,所以必須珍視保護,另取一字,以代其名。避諱由宗法推衍到社會,於是產(chǎn)生稱謚號、稱官職、稱廟號之種種避諱方法,形成中國古代特殊的稱謂系統(tǒng)。
虞萬里,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著有《榆枋齋學術論集》、《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等。整理古籍和近人學術著作二百馀萬字。在《文史》、《國學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文學遺產(chǎn)》、《漢學研究》、《古漢語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80余篇,約二百萬字。其中多篇論文和著作曾獲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獎。
自序/1
壹、古代姓氏之起源/1
一、 姓、氏字形與涵義/2
(一) 姓字字形與涵義/2
(二) 氏字字形與涵義/8
二、 姓氏與血緣程度之界定/21
三、 姓、氏數(shù)量及其起源先後/35
(一) 古姓數(shù)量與時代/36
(二) 古氏數(shù)量與時代/45
(三) 姓氏數(shù)量與時代論衡/53
四、 賜姓命氏之時代性/57
(一) 婦人稱姓之時代/57
(二) 賜姓命氏之時代/65
五、 西周封建、冊命與賜姓命氏/78
(一) 西周封建冊命同姓/78
(二) 西周封建冊命異姓/84
(三) 賜姓冊命文獻舉證/102
六、 周代禮制、禮俗所見同姓、異姓之等級與待遇/109
(一) 朝聘盟誓/110
(二) 作揖親疏/112
(三) 車旗服飾/112
(四) 政策謀劃/113
(五) 同姓蕃屏/113
(六) 外婚聯(lián)姻/115
(七) 喪祭臨弔/117
(八) 重罪輕刑/118
七、 姓氏起源研究之反思/120
(一) 氏族、世族血緣之認定/120
(二) 血緣姓氏與母系氏族社會再檢討/124
(三) 《左傳》所記賜姓命氏求實/163
八、 遠古傳氏與西周創(chuàng)姓/182
貳、古代避諱之起源/190
一、 稱謂的社會等級制/191
(一) 文獻中的等級稱謂制/192
(二) 《春秋》書法所反映的等級制/220
二、 商周動態(tài)稱謂之考察/229
(一) 先秦典籍中的動態(tài)稱謂/231
(二) 簡牘中的動態(tài)稱謂/247
(三) 金文中的動態(tài)稱謂/254
(四) 甲骨卜辭中的動態(tài)稱謂/267
(五) 從等級稱謂制看其所包含的諱名因素/277
三、 名字、爵號、謚號、廟號與避諱心理的演化/280
(一) 命名取字心理與避諱習俗之進化/280
(二) 爵號、謚號、廟號起源與稱謂制、諱名制之關係/290
四、 先秦禮書所載之諱禮/322
(一) 宗法、等級社會中的諱禮/322
(二) 避諱實例辨證/334
(三) 宗法制的避諱禮俗和社會等級制的諱名傾向/367
五、 由避諱制溯論其原始禁忌形態(tài)/368
(一) 原始民族的名字禁忌/368
(二) 商周鬼神思想與上古宗教意識/373
(三) 對中國古代諱名習俗起源之推測/382
引用書目/385
主題詞索引/421
後記/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