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看似與我們毫無關系,其實并非如此,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人體的化學反應,我們?nèi)祟惥筒豢赡艽婊。只不過人體的化學反應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就像我們免費享用的空氣一樣,我們并非時時刻刻都能看到它,但它確確實實存在,而且我們?nèi)祟愐豢桃搽x不開它。
著名的化學工程師、清華大學化學博士孫亞飛老師,用自己專業(yè)的化學知識,為我們揭開了化學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知道化學是如何與我們?nèi)梭w建立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梢哉f,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一次次的化學反應,比如,呼吸、睜眼、說話、走路、飲食、工作、旅行,甚至包括我們排泄、戀愛、思考、生育、衰老、逝去……
當然,孫亞飛老師在文中沒有用專業(yè)術語解答化學與我們?nèi)梭w的關系,而是以通俗易懂、有趣有料、搞笑好玩的寫作方式,告訴我們化學對我們一生的影響。讀完本書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化學的神秘魅力,愛上化學,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化學思維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權威性。作者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他所寫的化學相關內(nèi)容可信度高,能夠贏得讀者的信賴。
★影響力。作者作品《元素與人類文明》獲得文津圖書獎,還出版《原子王國歷險記》《詩意的原子》(譯作)《迷人的液體》《銹蝕》等,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歡。
★內(nèi)容生動有趣。雖然是化學科普書,但是作者并沒有很死板將化學,而是以父親的角色與女兒交流的方式,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化學與人一生的作用和意義呈現(xiàn)出來。
★配圖活潑可愛。文中所配圖不是生硬的化學分子結構,而是用擬人的形式,將化學分子結構在人體的作用呈現(xiàn)出來,生動、活潑、有趣,便于理解、消化、吸收。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呼吸、睜眼、說話、走路、飲食、工作、旅行……甚至,包括連我們排泄、戀愛、思考、生育、衰老、逝去等都在無時無刻不在與化學反應。與我們關系密切,值得深入了解。
★大咖鼎力推薦。姬十三(果殼CEO)、李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畢導(知名科普博主)聯(lián)袂推薦。
★四色印制,精美裝幀。為了凸顯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提升讀者閱讀興趣,全文采用四色印刷,使得層次更加分明,邏輯更加清晰。
1.你的第一次呼吸
當你用一聲啼哭宣告自己降臨到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便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呼吸。從此,你也將開啟一段屬于你自己的化學人生。
在我們不算漫長的生命里,無時無刻都離不開的是復雜而又規(guī)律的化學反應。看似習以為常的一呼一吸,卻是成千上萬個反應在你的體內(nèi)進行。
當你離開母體的那一刻,胸腔在大腦的指揮下,經(jīng)由鼻孔和氣管,吸入了幾十毫升空氣;1.5秒之后,你的胸腔又排出幾乎同樣體積的氣體,還是經(jīng)由氣管和鼻孔,只不過這次是反向釋放出來。你緊閉雙眼,并不知道無意間呼出的那股氣體,此刻已被接生的醫(yī)生們感知到,他們興奮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你的母親:一切正常。你的母親剛剛經(jīng)歷劇烈的妊娠疼痛,此刻面色慘白,滿頭大汗,但還是努力地擠出欣慰的笑容。是的,你的降臨,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
在那時,你顯然并不知道,就是這短暫的1.5秒,對你而言是一段極其重要的開始,它甚至可以決定你的生死。
2. 稀薄 的空氣
如今的你肯定明白,是空氣供養(yǎng)了你的呼吸。
這空氣中所含的,并非都是我們身體需要的物質(zhì)。準確來說,它是一種混合物,其中體積占比21%的氧氣才是我們生命所需的,剩下那79%對我們來說都沒什么用,你吸入了它們,并很快又將它們原封不動地呼了出來。
這些不會變化的氣體主要是氮氣,一般情況下,它占到空氣的78%;其余還有少量惰性氣體,諸如氖、氬、氪、氙之類的,它們在空氣中總共僅占1%左右。顧名思義,惰性氣體的秉性就是有些冷漠,所以它們不會和在你的身體內(nèi)發(fā)生作用,這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關于氮氣,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了。
的確,你也不能吸收空氣中的氮氣,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對于任何生物來說,氮元素都無比重要,然而能夠吸收氮氣并將它轉化為自己所需的原料,只有極少數(shù)微生物可以做到。我們最熟悉的豆科植物能夠利用氮氣,也不過是托了根瘤菌的福而已,這些微生物在豆科植物的根上聚集形成腫塊,在幫助植物吸收氮氣的同時,也給自己安了一個家。
對你而言,空氣中的氮氣并非真的無用。相反,如果沒有了它,你也無法延續(xù)自己的呼吸。人類每時每刻都不能離開氧氣,但是如果長時間吸入純氧,身體中就會產(chǎn)生過多的自由基,而它們造成的傷害更是致命的?梢娤♂屟鯕,這便是氮氣的關鍵作用,你還真應該感謝它。事實上,即便是遭受傷病需要緊急吸氧,那氧氣管里傳輸?shù)耐ǔR彩潜坏獨庀♂屩蟮难鯕狻?br />所以,不要嫌棄空氣中的氧氣稀薄,正是這濃度剛剛好的氧氣,才讓你能夠自由地呼吸下去。
孫亞飛,青年科普作家,高中參加化學競賽保送進入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后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供職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現(xiàn)當代化學史研究。創(chuàng)業(yè)項目曾登陸中央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創(chuàng)業(yè)英雄匯》欄目。
2010年開始從事科普工作,2012年加入科學松鼠會。在得到開通的課程《化學通識30講》廣受好評。同時,在知乎、果殼、丁香醫(yī)生、《博物》雜志等媒體平臺發(fā)表《你好,門捷列夫》《讀懂食品安全》等各類作品逾百萬字。
已出版作品:《元素與人類文明》(獲得文津圖書獎)、《原子王國歷險記》,及譯作《迷人的液體》、《銹蝕》、《13次時空穿梭之旅》、《給孩子的食物實驗室》、《納米與生命》、《詩意的原子》等。
第一章 呼吸:化學反應的開始
1. 你的第一次呼吸
2.稀薄的空氣
3. 不一樣的吸和呼
4. 血液里的搬運工
5. 細胞里的微型發(fā)動機
6. 從生到死
第二章 母乳: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伴人類成長
1. 獨特的能量來源
2. 你學會了貯藏
3. 不斷長大的身體
4. 最珍稀的食物
第三章 排泄:身體內(nèi)固體與液體的循環(huán)
1. 第一次健康檢查
2. 意義非凡的胎糞
3. 伴你一生的健康指標
第四章 睜眼:來自視蛋白的色彩
1. 你需要溝通
2. 你的第一次視覺識別
第五章 學語:復雜的交流系統(tǒng)
1. 更多的交流方式
2. 要學說,先學聽
3. 又是蛋白質(zhì)的魔法
4. 聲帶的主體也是蛋白質(zhì)
5. 快速成長
第六章 蹣跚:移動的化學反應
1. 探索更遠的世界
2. 耳朵里的平衡器
3. 甩開扶手
4. 骨骼的支撐
5. 一小步,也是一大步
第七章 品味:甜蜜的誘惑
1. 遠去的母乳
2. 甜蜜的誘惑
3. 舌頭與鼻腔的共舞
4.G 蛋白和它的小伙伴們
5. 美味不停
第八章 成長:跌跌撞撞的前行
1. 并不只是年齡的增長
2. 傷痛
3. 一場小病
4. 討厭的蚊子
5. 一生相伴的免疫系統(tǒng)
第九章 思考:我是誰?
1. 我是誰?
2. 神經(jīng)網(wǎng)絡
3. 情緒的物質(zhì)基礎
4. 快速反應的礦物質(zhì)
5. 思考是一種本能
第十章 運動:鮮活生命的標志
1. 談談你的愛好吧!
2. 是逃避,還是進攻?
3. 不可忽視的滲透壓
4. 更衣室里的秘密
5. 充實的一天
第十一章 學習:精神與思想的階梯
1.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 微量的鋅元素
3. 多巴胺
4. 最愛苦咖啡
5. 決定了!
第十二章 戀愛:點燃愛的火焰
1. 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2. 一見鐘情的物質(zhì)基礎
3. 女為悅己者容
4. 幸福的感覺
5. 美好的未來
第十三章 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檢驗
1. 平淡的工作職責
2. 人為什么要喝酒
3. 天下無毒
4. 電腦前的輻射
5. 一個全新的生命
第十四章 生育:讓生命生生不息
1. 又是陰郁的一天
2. 避孕套的安全學問
3. 性激素主持的聚會
4. 基因的延續(xù)
5. 其實是愉快的一天
第十五章 居家:溫暖且危險的港灣
1. 全新的育兒室
2. 甲醛與蛋白質(zhì)的糾葛
3. 難纏的 VOCs
4. 塑料里暗藏的環(huán)境雌激素
5. 新的旅程
第十六章 旅行:給靈魂放縱的機會
1.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 水土不服的尷尬
3. 維生素 C 的妙用
4. 失溫的恐懼
5. 旅行札記
第十七章 衰老:不可逆轉的特征
1. 突如其來的衰老
2. 失控的胰島素
3. 痛風的痛
4. 并不那么可怕的膽固醇
5. 破產(chǎn)的酸堿體質(zhì)論
第十八章 逝去:永恒的歸宿
1. 無言的告別
2. 如玉的心愿
3. 如玉,如塵
4. 永恒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