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情感與博弈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眉橫春山,眼含秋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此類優(yōu)美的詞句大多出自癡情男女之手。他們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感悟人生,在靈與肉的碰撞中探索生命,對異性充滿鮮活的遐想,情感常常溢于言表。他們笑語盈盈、步生蓮花,時時散發(fā)溫柔的魅力,處處展示曖昧的舉止。他們的情愛世界花雨滿天、美妙絕倫,是其他動物無法感知的人間奇跡。至于其他動物,都只是激素的奴隸、欲望的載體,它們沒有愛情,也不會結婚,與人類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人類的錯覺,或者只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xiàn)象。
孟子早就說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意為人與動物之間,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句話雖短,卻是進化心理學的萌芽。
所謂進化心理學,是以進化理論來解釋人類心理現(xiàn)象的學科,內(nèi)容相當駁雜,不但可以用來解釋動物行為,而且可以用來解釋人類行為,特別是用來解釋兩性關系,已經(jīng)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至于有人誤以為,進化心理學就是研究兩性關系的學科。其實兩性關系只是進化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領域,不過由于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更為人們所熟知罷了。
此前人們比較重視生物機體的研究,比如:眼睛是如何進化而來的?毛發(fā)該如何生長?皮膚為何富有彈性?……當進化心理學崛起后,人們開始關注動物行為的進化,比如:鳥兒為何會筑巢?魚兒為何會洄游?……各種研究歸納之后,人們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許多動物行為都受到基因的控制,生物鐘就是很好的例子。
從植物到動物,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從猩猩到人類,都有生物鐘現(xiàn)象生命活動會隨著時間節(jié)律的變化而變化。你什么時候困了、什么時候起床,都由生物鐘決定,而生物鐘由基因決定,相關研究已經(jīng)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獎。這個事實表明,人類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受到了基因的控制,這就是基因決定論,是進化心理學領域比較重要的理論。
有人不喜歡基因決定論,他們只認可基因?qū)δ承C體特征的決定作用,諸如皮膚的顏色、身材的高矮和血型的分類等,但不認可基因?qū)π袨榈臎Q定作用。那意味著人類可能會失去自由意志,淪為基因的奴隸,對人類中心觀是個沉重的打擊。
可基因決定論的證據(jù)越來越多,比如語言能力就受到基因的控制,閱讀能力也與基因有關,甚至連我們喜歡甜食的程度,也無法擺脫基因的影響。
人類對甜食的偏愛程度取決于甜味劑受體,那是一種味覺細胞表面蛋白,表達豐度由基因決定。也就是說,你是不是喜歡吃糖,與你的基因有關。而你是不是喜歡吃糖,又決定了你的身材是胖還是瘦。身材的胖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是不是喜歡運動,并進一步影響你的身體健康狀況。而身體健康狀況無疑會影響你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并決定你戀愛的成功率和離婚的可能性。
由此可以推測,人類情感極有可能也會受到基因的影響,那正是進化心理學關心的主題男人對女人的態(tài)度,或者女人對男人的看法,背后都能隱約看到基因的影子。
客觀而言,我們不必輕易否定基因決定論,當然也不應過于依賴基因決定論。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折中的態(tài)度,許多學者主動站隊分為兩派:一派反對,另一派支持。有趣的是,正是兩派之間的激烈論戰(zhàn),才使得相關觀點被更多的人了解。
反對者認為,人類不是一種普通的動物,而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動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各種文化因素的影響。比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與文盲相比,或者有宗教信仰的人,與無神論者相比,他們看待情感的方式并不相同。畢竟情感的內(nèi)涵相當復雜,將其簡單地歸因于基因的控制,是不太嚴謹?shù)姆椒ㄕ撳e誤。
而支持者相信,動物情感是進化的結果,是早就寫進基因的行動指南。無論雌雄,情感的目的都是獲得更多的后代。這一邏輯完全可以拓展到人類身上,并用來解釋一系列的相關問題,諸如人類為什么要談戀愛?為什么要結婚?結婚前為什么要收彩禮?結婚時為什么要大辦婚禮?父母為什么會合作照顧后代?為什么婚后還會偷情?……這些問題原本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就此一變而成為生物學問題。
研究范式的改變,答案也讓人耳目一新。
進化心理學的麻煩在于,研究人員無法直接拿人來做實驗,動物實驗也是困難重重。許多動物都容易受到觀察行為的干擾,就連輕微的激素波動也可能影響觀察結果,導致進化心理學時常遭到一些激烈的抨擊。人們指責相關研究完全是在胡說八道,哪怕有些結論看似很有道理,也只不過是一堆正確的廢話。比如說女性容易害羞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進化心理學家卻要裝模作樣地展開社會調(diào)查,再一本正經(jīng)地給出科學解釋,純屬多此一舉,對于理解人類行為并沒有提供真正有效的見解和知識。
盡管如此,進化心理學還在繼續(xù)發(fā)展,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更多的研究人員涌入其中,想要挖掘隱藏的寶藏。他們勇于解剖人類的情感世界,并提出了大量全新的見解,許多理論都足以刷新舊的觀念,成為人類了解自我的重要切入點。
平心而論,人類行為與動物行為肯定有所區(qū)別。畢竟人類是典型的群居動物,容易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擁有壓制動物本能的氣質(zhì)。我們的藝術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文學,音樂還是舞蹈,絕大多數(shù)都在歌頌愛情、禮贊忠誠。至少在形式上,人類情感世界的內(nèi)涵深度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其他動物。
但無論如何,人類仍然是一種動物,仍要受到進化法則的制約。文化的力量固然強大,還無法全面消除生物學本能的影響;虻目刂迫匀粫鹱饔,很難輕易擺脫。
目前認為,文化和基因?qū)θ祟愋袨榈挠绊懕戎卮蠹s各占一半。只受文化影響卻不受基因控制的機體不是生命,而是神靈;只受基因控制而不受文化影響的機體只是簡單的動物,不足以成為人。真正的人類,是文化與基因作用的綜合體。我們推崇高尚的品行、贊頌真誠的友誼、歌唱忠貞的愛情、捍衛(wèi)穩(wěn)定的婚姻,同時我們也需要吃喝拉撒,想盡一切辦法滿足肉體的需要。沒有肉體,文化無以依存;沒有文化,則肉體失去意義。
文化令我們感動,基因讓我們行動。
只有掌握其中的微妙平衡,才能充分理解人生的意義,踐行人生的價值。
基因的法則是設法將自己傳遞下去,指導機體依次完成生長發(fā)育、選擇配偶、交配、生育后代等任務。動物種類不同,在每一環(huán)節(jié)采取的策略也各不相同。有些動物會快速推進部分進程,比如秋蟬,它們在地下蟄伏多年,以執(zhí)行機體生長任務,然后在某一時刻集體爬出地面,在樹梢高聲鳴叫,呼朋引伴,同步進入配偶選擇階段。只要雄性聲音足夠大,就能吸引雌性前來進入交配環(huán)節(jié)。雌性隨即找地方產(chǎn)卵,完成生育環(huán)節(jié)。所有工作都在數(shù)天之內(nèi)完成。為了節(jié)省時間,它們甚至壓縮了后代撫育程序,雌性只是將卵產(chǎn)在樹枝上,任其自生自滅。整個過程幾乎沒有多余活動,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完成使命的雌性和雄性隨之死去,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它們都是基因指令的完美執(zhí)行者,簡潔高效,從不拖泥帶水。
并非所有動物都像秋蟬這樣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基因的指令,它們有時也會采用其他策略,有的環(huán)節(jié)被延長,有的環(huán)節(jié)被縮短,并直接影響了最終的壽命,其中以人類的表現(xiàn)最為獨特我們幾乎將所有環(huán)節(jié)都盡量延長,以至于在配偶選擇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纏綿悱惻的愛情,并在交配之前插入了結婚程序?删科浔举|(zhì),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與其他動物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都只是在基因的指導下例行公事而已。不過人類的手續(xù)更為煩瑣、時間更加漫長,儀式感也更為強烈,因此也更顯有趣,或者說更加煩人。所有活動的目標,都是為了讓對方在合作關系中投入更多,從而讓自己獲益更多,那是基因的預設方案,也是兩性博弈的基本原則。
雌雄兩性會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展開不同形式的博弈,動物學家稱之為兩性博弈,在人類這里特稱為男女博弈。之所以稍做區(qū)別,是為了表示對人類的基本尊重。
男女博弈是個嚴謹?shù)膶W術話題,盡管有時免不了帶點八卦色彩,其內(nèi)核卻是以博弈論為基礎的策略體系。
博弈論原本是一個經(jīng)濟理論,卻在進化論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比如:什么樣的葉片可以幫助植物收集更多的光能?什么樣的體色可以幫助動物有效躲避捕殺?每次生育多少后代才能獲得更多的生殖回報?……每個問題都離不開反復的博弈。兩性關系中,更是充滿了博弈的技巧,比如:雄性在雌性面前該如何表現(xiàn)?雌性應該如何評估雄性的實力?……相關博弈策略我們很少在教材中讀到,也沒有哪位老師會在課堂上公開討論這個話題,然而男女博弈策略卻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所有人的命運,甚至塑造了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
假如你孤傲清高,想要擺脫庸俗的男女博弈,遠離紅塵,做個餐風飲露的絕世高人,你就會在婚姻市場里徹底出局,無法留下自己超凡卓越的基因。留下基因的都是凡夫俗子。世俗男女可能沒有聽過博弈論,卻在默默遵循基因的指引,時刻踐行著博弈的精神,從相知相識到相依相愛,再到結婚生子或者相離相棄,沒有哪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擺脫博弈策略的制約。
男女生理結構不同,行為目標不同,適用的博弈策略自然也不相同。但他們卻共享相同的博弈目標,那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取盡可能多的生殖回報。
生殖回報并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我們可以將其通俗地理解為,后代數(shù)量越多,生殖回報越大。請記住這一原則:追求生殖回報是所有生物的根本任務。盡管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不把多子多福作為人生指南,但進化的慣性不可能輕易消除,生殖回報意識已經(jīng)深深植根于男人和女人的基因之中,指導他們精心喬裝打扮,混跡于婚姻市場中討價還價,巧舌如簧、海誓山盟,一代又一代,從不止歇。有人在繁華中兒孫滿堂,有人在凄清中孤獨終生。
需要指出的是,男女博弈并非處心積慮設計的結果。比如女性普遍采取單胎策略,并不是說她們故意只生一個,而是由于長期的進化壓力,不得已保留了單胎的性狀,多胎能力則遭到了自然選擇的壓制。但表面看來,單胎策略很像是女性與男性博弈的結果,事實上她們并沒有明確的計劃,也沒有清晰的意識,同時也沒有相關的控制能力。很多女人都不知道為什么一胎只能生一個孩子,當然也根本談不上什么心機。因此我們不必對男女博弈策略感到惱怒或者沮喪。大家都只是在服從基因的指令,一代一代照章辦事而已。進化的慣性讓我們采取這樣或那樣的行動,絕不是絞盡腦汁用來對付配偶的陰謀。
所以我們應該用平常心看待男女博弈。盡管有些博弈策略顯得冷靜而薄情,卻也并不妨礙真情的流露。真情是結局,博弈只是劇情;或者說真情是現(xiàn)狀,博弈只是進化的路徑。博弈策略可以看成制作蛋糕的菜單,廚師照單操作,就能呈現(xiàn)無與倫比的美味。我們在享受香濃的蛋糕時,完全不必追問也不必在意蛋糕的制作流程,而只需要盡情享受那種軟甜細滑的感覺。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享受真情的喜悅時,也不必考慮這種喜悅從何而來,更不必分析那是何種博弈策略的產(chǎn)物。大家不必假借知識的名義,把愛情當作所謂考驗,把婚姻看作所謂陷阱。愛情和婚姻其實是為二人世界搭建的最佳舞臺,這個舞臺是用來享受的,而不是用來戰(zhàn)斗的。忘掉博弈,享受真情,才是男女博弈的終極目標。
本書梳理了男女博弈的內(nèi)在邏輯,帶你直擊愛情和婚姻的本質(zhì),深度理解婚姻的意義。這一主題與道德無關,而只是科學原理的呈現(xiàn)?茖W有時就像不諳世事的老夫子,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但誰又能抵擋好奇的念頭和獲取知識的樂趣呢?我們不必因道德而憤怒,也不必因科學而悲觀。相反,我們其實應該感謝男女博弈,那是文明的階梯,更是驅(qū)動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
男女兩性在風風雨雨中反復上演著你來我往的情感大戲,通過曲折的劇情,終于迎來了近乎圓滿的結局。沒有博弈,就沒有人頭攢動、光怪陸離的文明時代。正是在兩性博弈的推動下,我們才擁有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世界,他們是男女博弈的實際執(zhí)行者,是精子和卵子的最佳代言人,也是有性生殖的堅定追隨者。所以要想討論兩性博弈,必先理解有性生殖,那是所有兩性博弈的根源。
下面就讓我們言歸正傳,從有性生殖的起源與進化說起。
故事雖然陳舊,情節(jié)卻依然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