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雨中呼喊》本身具有普遍的意義……余華最為非凡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對故事的掌控能力,敘述視角變化的巧妙方式,對回憶的準確拿捏以及寓悲傷于幽默之中、喜劇之中又見悲劇色彩的精妙絕倫的寫作方式。(法國《世界報》2003年5月23日)
余華通過《在細雨中呼喊》重新拾掇了那些碎碎叨叨的回憶……作者運用其清新的文筆,使其筆下的人物躍然紙上,營造出一種既荒誕可笑又令人心碎的特殊意境,這種意境與人物一道隨著作者的描寫悄然滲入心底。(法國《讀書》雜志2004年4月)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歲時隨父母遷至海鹽。在海鹽讀完小學和中學。曾經(jīng)從事過5年的牙醫(yī)工作,1983年開始寫作,已經(jīng)完成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shù)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
中文版(再版)自序
意大利文版自序
韓文版自序
在細雨中呼喊
外文版評論摘要
在細雨中呼喊
第一章
南 門
1965年的時候,一個孩子開始了對黑夜不可名狀的恐懼。我回想起了那個細雨飄揚的夜晚,當時我已經(jīng)睡了,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檐滴水所顯示的,是寂靜的存在,我的逐漸入睡,是對雨中水滴的逐漸遺忘。應(yīng)該是在?時候,在我安全而又平靜地進入睡眠時,仿佛呈現(xiàn)出一條幽靜的道路,樹木和草叢依次閃開。一個女人哭泣般的呼喊聲從遠處傳來,嘶啞的聲音在當初寂靜無比的黑夜里突然響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的我顫抖不已。
我看到了自己,一個受驚的孩子睜大恐懼的眼睛,他的臉形在黑暗里模糊不清。那個女人的呼喊聲持續(xù)了很久,我是那么急切和害怕地期待著另一個聲音的來到,一個出來回答女人的呼喊,能夠平息她哭泣的聲音,可是沒有出現(xiàn),F(xiàn)在我能夠意識到當初自己驚恐的原因,那就是我一直沒有聽到一個出來回答的聲音。再電沒有比孤獨的無依無靠的呼喊聲更讓人戰(zhàn)栗了,在雨中空曠的黑夜里。
緊隨而來的另一個記憶,是幾只白色的羊羔從河邊青草上走過來。顯然這是對白晝的印象,是對前一個記憶造成的不安進行撫摸。只是我難以確定自己獲得這個印象時所處的位置。
可能是幾天以后,我似乎聽到了回答這個女人呼喊的聲音。那時候是傍晚,一場暴雨剛剛過去,天空里的黑云猶如滾滾濃煙。我坐在屋后的池塘旁,在潮濕的景色里,一個陌生的男人向我走來。他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走來時黑衣在陰沉的天空下如旗幟一樣飄蕩著。正在接近的這個景象,使我心里驀然重現(xiàn)了那個女人清晰的呼喊聲。陌生男人犀利的目光從遠處開始,直到走近一直在注視著我。就在我驚恐萬分的時候,他轉(zhuǎn)身走上了一條田埂,逐漸離我遠去。寬大的黑衣南于風的掀動,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我成年以后回顧往事時,總要長久地停留在這個地方,驚詫自己當初為何會將這嘩嘩的衣服聲響,理解成是對那個女人黑夜雨中呼喊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