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教學叢書”之一。全書共7章,首先介紹半導體基本知識,以便讀者對太陽能電池中半導體材料和內部載流子輸運機制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概述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關鍵性能參數(shù);接著簡要介紹目前較為成熟的硅基太陽能電池原理,并對各類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進行分類和系統(tǒng)闡述其特點;最后總結太陽能電池在各領域的應用及器件檢測手段,并展望其未來發(fā)展趨勢。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2016年9月入職南開大學化學學院,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2年-201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2012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獲中科院中科院化學所理學博士學位。
2004年獲山東師范大學學士學位。2019年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交叉學科);
2019年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17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第十三批)
2016年入選天津市"青年千人"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能源經濟問題 1
1.1.1 能源的定義與分類 1
1.1.2 能源的重要性和作用 1
1.1.3 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轉型 2
1.1.4 不可再生能源 2
1.1.5 可再生能源 3
1.1.6 能源轉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5
1.2 太陽能與光伏發(fā)電 5
1.2.1 太陽能 6
1.2.2 光伏發(fā)電 6
1.2.3 我國光伏產業(yè)的現(xiàn)狀 7 思考題 9
第2章 半導體物理基礎 10
2.1 概述 10
2.1.1 半導體的定義 10
2.1.2 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歷程 10
2.1.3 半導體器件在光伏發(fā)電領域中的應用 14
2.2 半導體材料的晶體結構和電子狀態(tài) 16
2.2.1 半導體材料典型的晶體結構 17
2.2.2 半導體材料的電子狀態(tài) 19
2.3 雜質和缺陷在半導體中的作用 21
2.3.1 施主雜質和施主能級 21
2.3.2 受主雜質和受主能級 22
2.3.3 雜質的補償作用 23
2.3.4 深能級雜質 24
2.3.5 缺陷及其能級 25
2.4 平衡載流子 27
2.4.1 狀態(tài)密度 27
2.4.2 費米能級和電子的統(tǒng)計分布 28
2.4.3 費米能級和玻爾茲曼分布 30
2.4.4 非簡并半導體中的載流子濃度 30
2.4.5 本征半導體的載流子濃度 31
2.4.6 雜質半導體中的載流子濃度 32
2.5 非平衡載流子 33
2.5.1 非平衡載流子的注入與復合 33
2.5.2 非平衡載流子的壽命 35
2.5.3 準費米能級 36
2.5.4 額外載流子的運動 36
2.5.5 載流子的漂移運動 37
2.5.6 載流子的擴散運動 40
2.5.7 總電流密度 41
2.6 半導體中的 PN結 42
2.6.1 半導體中 PN結的基本結構 42
2.6.2 零偏壓下的 PN結 43
2.6.3 正向偏壓:PN結的載流子注入 47
2.6.4 反向偏壓:PN結載流子的反向抽取 50
2.6.5 PN結空間電荷區(qū)的復合電流 52
2.6.6 半導體中的金屬-半導體接觸 54
思考題 58
第3章 太陽能電池基礎 59
3.1 光生伏特效應 59
3.1.1 光伏效應概述 60
3.1.2 簡單太陽能電池器件模型 63
3.1.3 太陽能電池中的光電過程與機制 65
3.2 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 71
3.2.1 同質結太陽能電池 73
3.2.2 肖克萊-奎伊瑟極限 77
3.3 太陽能電池的電流 -電壓特性 83
3.3.1 暗電流特性 84
3.3.2 電勢誘導衰減效應對太陽能電池漏電流及發(fā)熱的影響 86
3.3.3 太陽能電池的光學損失與復合損失 87
3.4 太陽能電池的性能表征 92
3.4.1 能量轉換效率 92
3.4.2 量子效率 97 思考題 99
第4章 硅基太陽能電池 100
4.1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 100
4.1.1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特點 100
4.1.2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工藝 101
4.2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 105
4.2.1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特點 105
4.2.2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工藝 106
4.3 非晶硅太陽能電池 110
4.3.1 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特點 111
4.3.2 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工藝 114
4.4 微晶硅太陽能電池 115
4.4.1 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特點 115
4.4.2 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工藝 116
4.5 硅基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優(yōu)化 117
4.5.1 薄膜沉積過程優(yōu)化 117
4.5.2 光吸收增強技術 119
4.5.3 鈍化與摻雜 120
4.5.4 器件結構優(yōu)化 121
4.5.5 硅基太陽能電池組件 123
思考題 124
第5章 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 125
5.1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 125
5.1.1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 125
5.1.2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128
5.1.3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36
5.2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 137
5.2.1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 137
5.2.2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139
5.2.3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43
5.3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143
5.3.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 144
5.3.2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145
5.3.3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47
5.4 有機太陽能電池 151
5.4.1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 152
5.4.2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153
5.4.3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60
5.5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160
5.5.1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162
5.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66
5.6 砷化鎵太陽能電池 168
5.6.1 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歷史 169
5.6.2 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170
5.6.3 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72
思考題 173
第6章 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升途徑 174
6.1 表面制絨和減反 174
6.1.1 表面制絨和減反概述 174
6.1.2 表面制絨 174
6.1.3 透過減反 176
6.1.4 表面制絨的材料和結構工程 177
6.1.5 減反膜的材料和工藝改進 178
6.1.6 實際應用與發(fā)展前景 178
6.2 聚光器電池 179
6.2.1 聚光器電池概述 179
6.2.2 聚光器電池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179
6.2.3 聚光器電池的發(fā)展歷程 180
6.2.4 聚光器電池的優(yōu)點 181
6.2.5 聚光器電池的應用領域 182
6.2.6 聚光器電池的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183
6.3 串聯(lián)電池 184
6.3.1 鈣鈦礦/硅串聯(lián)太陽能電池 184
6.3.2 硅/ⅢA-ⅤA族半導體太陽能電池 187
6.3.3 有機串聯(lián)太陽能電池 188
6.4 太陽能光伏的溫差發(fā)電技術——熱伏能量轉換 189
6.4.1 熱光伏電池與熱輻射電池 190
6.4.2 太陽能熱輻射光伏系統(tǒng)能量傳遞過程 192
6.4.3 太陽能熱輻射光伏系統(tǒng)能量轉換效率 195 思考題 196
第7章 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與檢測 197
7.1 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197
7.1.1 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198
7.1.2 太陽能電池的民間應用 199
7.1.3 太空用太陽能電池技術 205
7.2 太陽能電池失效原因 211
7.2.1 硅太陽能電池 211
7.2.2 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 212
7.2.3 有機太陽能電池 214
7.2.4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15
7.2.5 太陽能電池組件輸出功率的影響因素 217
7.3 太陽能電池分析檢測方法 219
7.3.1 太陽能電池光學特性分析 220
7.3.2 太陽能電池電學特性分析 223
7.3.3 太陽能電池的認證與相關標準 227
7.4 總結與展望
229 思考題 230
參考文獻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