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是東晉史學家干寶著錄的筆記體志怪小說集,原本已佚,今本系后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于民間傳說。《搜神記》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對后世影響深遠。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篇,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后人稱引。《搜神后記》又名《續(xù)搜神記》,是《搜神記》的續(xù)書。題為東晉陶潛(365-427)撰。所記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偽不可待辯。皆陶潛死后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后人增益。
東晉干寶所撰集的《搜神記》是中國古代志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結集。相傳,干寶有感于父妾死而復生及其兄氣絕復蘇,因此編撰了這一本言鬼神、說靈異的《搜神記》。當然,這傳說我們姑妄聽之,不必相信。而干寶確實為有晉一代的通才,他自小勤奮好學,飽覽群書,憑才氣被朝廷征召為佐著作郎,后經舉薦領國史,累遷官至司徒右長史、散騎常侍。他所著的《晉紀》,秉筆直書,體現史家風范,為時人所稱贊。干寶好陰陽術數,喜集鬼神靈異之事,“雖考先志于載籍,收遺逸于當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睹也”,目的在于“發(fā)明神道之不誣”,終集成《搜神記》一書。
全書分為二十卷,以一則則小故事為主,其篇幅大部分短小精悍,亦有字數稍多、情節(jié)精彩之作。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一些靈異故事皆出其內,如東海孝婦、萇弘化碧、干將莫邪、董永遇織女、青蚨、螟蛉之子等等。其中魯迅先生的小說《鑄劍》即來自干將莫邪與眉間尺的故事。書中有各種奇談怪聞,人化物、物化人、龍行雨、天女下凡、鬼惑人、鬼救人等,都成了后來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的原型。清代的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說道:“才非干寶,雅愛《搜神》!弊x過《聊齋志異》后,可見《搜神記》對其影響之深。在版本流傳上,《晉書》中記錄《搜神記》“凡三十卷”,久佚,F傳本二十卷,是明胡應麟從《法苑珠林》《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初學記》等書中篩選輯錄而成,雖有遺漏,但據余嘉錫先生在《四庫提要辨證》中說其“十之八九出于干寶原書”,《搜神記》得以以此種方式流傳,確為讀者之幸事。輯本《搜神記》最初刊行于明胡震亨刻《秘冊匯函》中,后為明毛晉收入《津逮秘書》中,本書即以《津逮秘書》為底本,斟酌取舍,注成此書。
《搜神后記》十卷,沿襲《搜神記》體例、題材、文字風格。據說為晉陶潛所撰,但據后人考證,其內容多為陶潛去世后之事。其內容選擇頗多動人處,如后世相傳廣泛的田螺姑娘的故事,便出自此書中的《白衣素女》。同時李仲文女、徐玄方女、虹化人等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讀過不忘。此書也收入了陶潛的《桃花源記》,因此誤認作者為陶潛。本書以清嘉慶年間的《學津討原》為底本,多方參考進行標點、注釋。
本次將兩本書結集出版,以饗讀者,愿朋友們在茶余飯后消遣之時,拈來這樣一本小書,走入一個神怪的世界,享受一種精神的愉悅。
搜神記
原序
卷一
神農鞭百草
雨師赤松子
繳父赤將子
寧封子
采藥父偃儉
彭祖
師門使火
葛由
崔文子學仙于王子喬
睢水冠先
琴高涿水取龍子
陶安公行火
石穿得道
魯少干
王安歌《淮南操》
劉根請鬼
河東王喬
薊子訓
乞兒漢陰生
谷城鄉(xiāng)卒常生
左慈有神通
道士于吉
介琰
徐光神通
葛玄
濮陽吳猛
園客養(yǎng)蠶
董永遇織女
鉤弋夫人
杜蘭香詣張傅
弦超與知瓊
卷二
壽光侯劾鬼魅
樊英含水滅火
徐登與趙昞
趙昞
徐登趙昞尚清儉
東海君遺青襦
邊洪發(fā)狂
鞠道龍說黃公
謝糺食客
天竺胡人
扶南王范尋
賈佩蘭說宮里風俗
李少翁現李夫人
營陵道人令生死相見
吳孫休有疾
尋冢石子岡
夏侯弘見鬼
卷三
鐘離意得素書
段元章明風角
許季山為臧仲英祛怪
董彥興為喬玄講怪
管輅善《易》卜
淳于智能《易》筮
郭璞卜筮
費孝先贈言救命
隗熠遺金
韓友驅狐
嚴卿禳災
華佗治病
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