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投資”的華麗逆襲
泰豐資本創(chuàng)始人的投資心經
不懼風險,有思考地抓機會賺錢
本書講述了葛涵思私募股權領域的職業(yè)生涯故事,他從一個患有嚴重閱讀障礙的孩子,到牛津大學畢業(yè),再到成為一名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他先是在野村證券,后來成為自己公司泰豐資本的負責人。本書詳細介紹了泰豐資本多年來所做的大額交易,涉及多個領域,包括電影院、飛機、綠色能源等。本書對葛涵思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列出了他職業(yè)生涯中出彩的表現(xiàn)和成熟的交易方法。葛涵思在書中總結的投資心法,對金融領域人士和對投資興趣的讀者有很大幫助。
數(shù)字+讀圖時代的必備能力
幫你全面理解數(shù)據可視化
掌握人人都需要的讀圖思維
推薦1:一本書幫你弄懂數(shù)據可視化+掌握多類圖表應用+提升綜合數(shù)據素養(yǎng)。
推薦2:從一個總體目標到九大主題,從基礎到進階看透圖表。
推薦3: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Tableau技術布道總監(jiān)等數(shù)據專家共同推薦的數(shù)據思維必讀書。
[英] 葛涵思 (Guy Hands)
葛涵思,泰豐資本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泰豐資本普通合伙人委員會成員,負責制定泰豐資本的發(fā)展方向和投資策略。他參與管理泰豐資本的所有重要交易,特別是與并購、退出及投資組合戰(zhàn)略相關的業(yè)務。
第一章 第一筆交易
第二章 尋找使命
第三章 牛津大學的政治生涯
第四章 非常非常貪心
第五章
組建期、激蕩期、規(guī)范期
和執(zhí)行期
第六章 用數(shù)學賺錢
第七章 制勝團隊
第八章 買狗
第九章 音樂當前
第十章 隨船沉沒
第十一章 拍桌子
第十二章 痛苦與反思
第十三章 多面地獄
第十四章 天堂在地球
致謝
當人們把“對于任何一筆交易,最重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拋給我的時候,他們通常期待我的答案是“價格”。顯然,我肯定想以盡可能低的價格買入,而且我確實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研究到底應該花多少錢買入,但是,事實上這并不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對我而言,交易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故事”。是“故事”讓每一筆交易都變得獨一無二。了解其中的“故事”,可以讓我具備優(yōu)勢。所謂“故事”,是由人、公司、壓力、技術、全球因素、微觀因素和無數(shù)其他因素組成的——其中一些可以通過分析得出結論,而另一些只能依靠直覺來判斷。在這本書中,我記錄下了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的“故事”、我經手的交易“故事”,以及我積累經驗教訓的“故事”。
若是問我最喜歡的音樂劇是哪一部,我會回答《漢密爾頓》。我還會趕緊補充說,這并不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的生活經歷與美國的傳奇開國元勛漢密爾頓如出一轍,而是因為我一直把自己當作一個努力融入當?shù)厣畹耐鈦硪泼瘛N以谟砷L,我愛英國,但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外來者,而且我也真的覺得自己像一個外來者。
我的父親克里斯(Chris)和母親莎莉(Sally)都是南非白人。和大多數(shù)在種族隔離時期長大的南非白人一樣,他們都過著非常優(yōu)越的生活。他們兩人從小都在德班(Durban)長大,甚至還上過同一所幼兒園。
我的祖父在德班經營著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我父親讀書的地方是南非最昂貴的私立寄宿學校之一,畢業(yè)后進入納塔爾大學(University of Natal)學習法律。在同一時期,我的母親就讀于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這里信奉大學對學生應不分階級、財富、種族或信仰,一視同仁。之后,他們兩人又都在英國度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在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修讀法學碩士課程,并獲得了學位;母親則在倫敦,在瑪麗亞格雷教師培訓學院(Maria Grey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的特威克納姆校區(qū)(Twickenham)和基爾本校區(qū)(Kilburn)學習。
他們在南非結婚,但出于對種族隔離制度的厭惡,在我出生后不久,他們共同決定舉家搬至英國的殖民地南羅得西亞(Southern Rhodesia)。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度,政府的自由程度也遠遠高于鄰國。父親是一名大律師,母親在首都索爾茲伯里(Salisbury)經營著一家托兒所。從當時的照片里看,我是一個充滿微笑的快樂金發(fā)男孩,藍眼睛炯炯有神,顯得精神十足。我有自己尊敬的托班老師,我有自己心愛的小狗阿金(Kim),而且我每天都可以在陽光下玩耍,無拘無束。最重要的是,在我兩歲時,母親就把我送到了四歲以上小朋友才能進的托班。她說,如果能和比我大很多的孩子在一起玩,我就會很開心,也會樂此不疲——這樣,她就可以分出精力管理托兒所了。但她也提醒過,因為我總是更喜歡和大一點兒的孩子玩,所以很可能在跟同齡人相處時會更加困難。
然而,南羅得西亞對我父母的吸引力也很快消失了。在這片黑人占多數(shù)的大陸上,津巴布韋加入了南非的陣營,試圖逆歷史潮流而動。1964年,即將當選總理的伊恩·史密斯(Ian Smith)宣布,他將抵制英國提出的多數(shù)決定原則,并單方面宣布獨立。史密斯表示:“我絕對不相信羅得西亞會出現(xiàn)黑人的多數(shù)統(tǒng)治——一千年后都沒可能!
我的父母都反對種族隔離。當我還是一名學生時,母親曾聽過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演講,印象深刻,以至于后來她還專程去目睹他的風采。她告訴我的外祖父母,她認為曼德拉將會成為南非未來的總理。外祖父母的反應頗具那個時代的典型性——“別傻了,莎莉,千萬別把這種想法告訴外人啊!备赣H曾以一名出庭律師的身份,就管轄黑人的法律與司法部門發(fā)生過幾次爭執(zhí)。父母告訴我,我是在羅得西亞開始害怕警察的。因為有一次我坐在車里駛過索爾茲伯里時,目睹了他們毆打非洲黑人的暴力行為。
父母決定離開羅得西亞,但他們不想回到南非。這就把選擇指向了英格蘭,因為那是他們兩人都曾經求學的地方。留給他們做決定的時間不多了:南非于1961年脫離了英聯(lián)邦的統(tǒng)治,只為像我父母這樣的準移民留下了短暫的時間窗口,所以他們決定孤注一擲。1962年,我們全家從陽光明媚的非洲南部搬到了英國。幾個月后,這個國家就迎來了自1740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
起初,我的父母在伯納姆比奇斯(Burnham Beeches)租了一間小農舍,這里離我母親的姑姑家和叔叔家不遠。屋子的條件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暖氣還是投幣式的,父親不得不往里面不停地投硬幣,才能讓它發(fā)出一點點熱量,而且屋子里還又陰又冷。母親當時正懷著我的弟弟菲利普(Philip),潮濕的環(huán)境讓她非常難受。在她于醫(yī)院分娩期間,我和父親臨時搬去母親的菲利斯(Phyllis)姨姨和亞瑟(Arthur)姨夫的住處——一個外墻只涂了灰泥的平房,位于科恩布魯克(Colnbrook),靠近希思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主要跑道的盡頭。他們倆都屬于英國的老古董,行為怪癖。我的姨祖母和姨祖父會把食物蓋起來,放在屋外的樹下,認為這樣能讓食物避開高溫。即使在他們九十多歲高齡時,仍然每天騎著自行車去買菜——這兩輛自行車是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為了一次環(huán)法騎行之旅而購買的。
在這期間,我的父母拼湊了所有的積蓄,在伯克郡(Berkshire)庫克漢姆村(Cookham)的商業(yè)街中段買下一棟名為“靜隱”(The Retreat)的半獨立式住宅。我們全家在母親出院后就搬進去了。對我的父母而言,這里無法與南非的居住條件相提并論,但至少他們現(xiàn)在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家,至少屋內是干爽的。為了維持生計,他們招了一位年長的房客合住。在她停租后,母親為了賺點錢,還去教過課。
對我而言,這段過渡時期并不容易。我在南羅得西亞目睹了暴行之后,一直感到焦慮不安(母親告訴我,我三歲生日時收到一組玩具士兵后,就用它們的劍把它們埋在了花園里)。但事實上,在那里,我的日子非?鞓罚耗莻國家溫暖舒適、陽光明媚,在托兒所里,我還有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老實說,我覺得我們選擇離開真是膽小鬼的表現(xiàn)。而現(xiàn)在,我們住在這個陰冷潮濕的國家。父親暫時無法做律師,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重新獲得執(zhí)業(yè)資格,所以,家里當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那時,我把自己的不快樂歸咎于父母。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意識到他們當時下了多大的決心,才做出這樣一個重大選擇——從一個他們熱愛的國家搬到一個他們明知不得不面對重重困難的國家。當時我唯一確定的是,在這個非常陌生的環(huán)境中,我必須以某種方式求得生存。
滿五歲后,我就去圣三一小學(Holy Trinity)——庫克漢姆當?shù)氐泥l(xiāng)村小學——讀書了。我的班上有四十多個五六歲的孩子。有一位年長的老師總是一本正經的樣子。她一開始就告訴母親,我是她教書以來遇到過的最出色的孩子。她表示,我具備非常廣泛的常識認知,并且喜歡辯論政治、宗教和科學等各種話題——通常并不會有五歲的孩子對這些話題感興趣。然而,我的早熟并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認同。開學后第一周,我的牙齒就被打掉了。教室是個安全的地方,有“一本正經老師”在的時候其他地方也是安全的,但在別的場合,我頻繁遭到霸凌。
庫克漢姆居住著能力、財富和社會地位千差萬別的各種群體。放學時,農場工人開著拖拉機去接他們的孩子,同在校門外等候的,還有開著勞斯萊斯的職場精英。沒過多久,我就意識到我的每一個朋友家都比我家富有得多。一些庫克漢姆的富裕家庭的父母邀請我去他們家里和他們的孩子一起玩耍時,我尤其能感受得到,因為他們經常送我禮物。那種感覺好像慈善捐贈,而且可能真的就是慈善捐贈。
我還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我一樣堅守規(guī)則。我加入了國際象棋俱樂部,不但學會了下棋,棋藝還日漸精湛,甚至打進了校際錦標賽的決賽。然而,在決賽階段,我遇到了一個作弊的小朋友,他總想把自己的“國王”放在我的“國王”旁邊,這樣就可以逼和了。其他的小朋友表示,“涵思,你不能讓他這么做”,但我卻在老老實實地一子一子地吃掉他的棋子。然后,他當然是采取了不正當?shù)男袨。“你的國王摸子了,”他說著,就把棋盤打翻在地上。我當時困惑之深、受傷之重,使得那段經歷至今仍記憶猶新。
現(xiàn)在,我意識到問題在于我不夠靈活,不會聳聳肩繼續(xù)往前走。我發(fā)現(xiàn),一旦確定了行動方向或某種行為,即使事情明顯沒有按照我預定的方式進行,或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也很難做出改變。我記得,也是在這段時期,我打扮成稻草人參加了一個當?shù)氐幕b舞會比賽。那次比賽要求全程幾個小時內都要以化妝的身份出席舞會。當有人跟我攀談時,我一言不發(fā)——畢竟,我是個稻草人。但是,雖然我忠實地詮釋了這個角色,卻并沒有交到任何朋友。事實上,還有人問母親我是否“一直都在那里”。雖然我贏得了比賽,但我認為大家更多是出于同情我可憐的母親,才把獎項頒給了我。
是我在圣三一小學的第一位班主任意識到我有點不太對勁。雖然,在談論國際局勢、動物、鳥類、天文學、化學、股票和股份、商業(yè)和數(shù)學時,我的成熟觀點與年齡完全不相符(數(shù)學是我從亞瑟姨祖父那里學到的),但是,我無法閱讀,也不會寫字。老師于是請母親來學校談一談。那時,母親懷著我的妹妹艾莉森(Alison)。我站在教室外面,一邊看護著嬰兒車里的弟弟,一邊能聽到里面說話的聲調變高。然后,母親含著眼淚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