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處理學生問題的25個心理學智慧 大夏書系(中小學老師讀懂學生問題的案例分析集)
定 價:35 元
- 作者:李進成 主編
- 出版時間:2014/1/1
- ISBN:9787567507401
- 出 版 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444
- 頁碼:193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有效處理學生問題的25個心理學智慧》邀請一線老師談自己的教育之道,每位老師圍繞教育中的常見問題展開,例如早戀、偷竊、叛逆、厭學、極端行為等,文筆洗練、富有個性,有案例呈現(xiàn),有方法提升,突出“讀懂”,展示“智慧”。每個案例都有詳細的讀懂學生的過程和方法,給讀者以啟發(fā);方法提升則呈現(xiàn)教育規(guī)律,有助于老師們處理類似的問題。
孩子喜歡欺負同學怎么辦? 孩子夜不歸宿怎么辦?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么辦? 孩子喜歡偷東西怎么辦? 孩子厭世有自殺傾向怎么辦? 孩子有早戀傾向怎么辦? …… 作為一線教師,如果你也被這些問題困擾得焦頭爛額、無計可施,本書可為你支招。25位富于一線教學經驗的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你有效處理學生上述問題的方法,如關注行為前事、選擇性關注、巧用標簽、延遲滿足、找出情緒誘因等。25個心理學智慧,演繹轉變“問題學生”的教育之道。
李進成網名“樂山”,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教師,廣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NLP國際專業(yè)執(zhí)行師和優(yōu)秀教練,《班主任之友》雜志封面人物。
李進成已出版《教師怎樣說話才有效》《校長最有效的激勵藝術》《不怕學生攪局教師的教育機智修煉之道》等專著;另主編有《語文必修2》(粵教版)的輔導資料《導與練》,以及《傳記選讀》《唐詩宋詞元曲選讀》的輔導用書。
智慧1 關注行為前事,有效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智慧2 善用早期記憶法,覓得學生成長密碼
智慧3 運用SFBT療法,有效解決學生的學習難題
智慧4 用情緒ABC理論,與學生有效溝通
智慧5 曲徑通幽,用隱喻啟迪心靈
智慧6 妙用接納溝通法,打開孩子的心門
智慧7 學會選擇性關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智慧8 巧用標簽,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智慧9 用動機理論矯正愛的方式
智慧10 遵循同理共情原則,在傾聽中幫學生“去弊”
智慧11 經營好情感銀行,與生為友
智慧12 幫助學生建立規(guī)則意識,走出成長誤區(qū)
智慧13 巧用周記,引領學生走出心中的泥潭
智慧14 用情感動態(tài)化原則,呵護孩子的朦朧情愫
智慧15 尊重學生的被需要感,讓自私散發(fā)正能量 智慧1 關注行為前事,有效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智慧2 善用早期記憶法,覓得學生成長密碼
智慧3 運用SFBT療法,有效解決學生的學習難題
智慧4 用情緒ABC理論,與學生有效溝通
智慧5 曲徑通幽,用隱喻啟迪心靈
智慧6 妙用接納溝通法,打開孩子的心門
智慧7 學會選擇性關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智慧8 巧用標簽,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智慧9 用動機理論矯正愛的方式
智慧10 遵循同理共情原則,在傾聽中幫學生“去弊”
智慧11 經營好情感銀行,與生為友
智慧12 幫助學生建立規(guī)則意識,走出成長誤區(qū)
智慧13 巧用周記,引領學生走出心中的泥潭
智慧14 用情感動態(tài)化原則,呵護孩子的朦朧情愫
智慧15 尊重學生的被需要感,讓自私散發(fā)正能量
智慧16 改變信念系統(tǒng),讓苦難成為人生的財富
智慧17 找出情緒誘因,有效化解師生沖突
智慧18 運用現(xiàn)實療法,釋放學生壓抑的情緒
智慧19 延遲滿足,克服學生的占有欲
智慧20 學生的成熟,離不開必要的思維訓練
智慧21 注意超限效應,讓批評更有效
智慧22 想方設法巧解學生的嫉妒心理
智慧23 調動體驗,改變感受就會改變行為
智慧24 喚醒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力量
智慧25 品畫功夫看性格,團體理論解心結
智慧1 關注行為前事,有效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案例呈現(xiàn)
他為什么總喜歡欺負女生
有一天,班長小儀告訴我,小林總是欺負班里的女生,有時候還動手,女生都很討厭他。
初始判斷
初聞此言,內心不由得升起一股怒火:如此品質惡劣的學生不嚴肅處理不足以平“民憤”。但理性又提醒我:盛怒之下不應該輕易作出此類決定。于是我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再認真思考小林入學以來的種種表現(xiàn):外表清秀,沒有犯過太多的錯誤,對老師的批評能接受,學習成績尚可,也沒表現(xiàn)出太出格的叛逆。他給我的整體印象和那些普通意義上的“刺頭”不太相符。于是我決定收回自己最初的判斷,撕掉在內心深處為其貼上的道德標簽,和他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
經過必要的情感鋪墊之后,我問他:“有女生反映你有欺負女同學的現(xiàn)象,是不是真的?”小林倒也坦率,說他就是看不慣她們的樣子,于是想給她們一點教訓。“她們得罪過你嗎?”“沒有,反正就是看不慣!
看來,他內心深處有一種討厭女生的情節(jié)。根據(jù)神經語言程序學理論,我判斷在他的神經鏈里鏈接著一種生活表象,他在下意識里重演一段不愉快的經歷,慢慢就形成了對女生的偏見。只有消除這種過往經驗帶來的感受,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的問題。
讀懂過程
小林自己陳述,他讀小學的時候很老實,總是受到同學,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的欺負。有一次一個女生欺負他,他忍無可忍,就進行了回擊。沒想到這個女生惡人先告狀,到老師那里哭訴,結果他被那個女老師打了兩巴掌。
這段生活經歷讓他對女生產生了厭惡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感到要想不被別人欺負,自己就要強大。他表現(xiàn)強大的方式就是欺負別人,讓別人害怕自己。進入高中后,他就刻意展示自己“不好惹”的一面,經常欺負女生。
教育之方
要想改變他的行為,必須先改變他的認識;而要想改變他的認識,必須先改變他的感受。于是我決定通過情緒接納改變他對生活表象的體驗,以改變他的感受,消除他對女生的不良印象,幫助他建立對女生的良好感覺,從根本上解決他欺負女生的問題。
“我想你當時一定很難過!
他激動地點了點頭。
“不僅僅是你難過,我想任何一個人受到這樣的委屈都會難過的,甚至會產生一種報復的沖動!
聽我這樣說,他激動地說:“就是這樣,我從那時就特別討厭女生,甚至會找機會報復她們!
“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當別人受到你的欺負時,也會有類似的想法?再說,當時誣陷你的人已經不和你是同學了,而現(xiàn)在的同學有沒有誣陷過你呢?”
“我們班的女生的確沒有做過對不起我的事情!
因為有老師的理解在前,他慢慢收回了防御心理,對問題的認識也趨于理性。
下面的任務就是從他的神經鏈中剔除不愉快的表象鏈接,代之以新的表象鏈接。
“你想不想改變你現(xiàn)在的這個不良習慣?”
“我努力過,但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由自主地就做出欺負女生的舉動。”
“只要你想改變,老師會幫你的,F(xiàn)在請你閉上眼睛,想象那個女生在向老師告你的惡狀,然后老師面目可憎地給了你兩耳光。你用一塊很有神力的黑色布,把那些讓你感到不愉快的影像統(tǒng)統(tǒng)覆蓋住,然后用你充滿泄憤的力量把它們扔向太空。那個黑布很神奇,它會按照你的意思帶著你仇恨的‘對象’飄向遠方。你想象那些被覆蓋的影像慢慢在眼前越飄越遠,直至徹底地消失。當你想象完這一切的時候向我點頭!
這是神經語言程序學調節(jié)學生不良情緒的覆蓋法:讓眼前出現(xiàn)想去掉的影像,然后想象用一塊黑色的魔布或其他黑色的東西把那個影像蓋住,覆蓋的同時想象在那塊黑布的魔力作用下,影像很快消失了。于是,舊有的神經鏈中的影像就被去掉了。這便意味著,舊有的神經鏈在潛意識里也被覆蓋了,去掉了。
過了一會兒,小林點了點頭。
“很好,現(xiàn)在請你正面評價我們班的女生,尤其是比較優(yōu)秀的卻被你欺負的女生。”
“她們學習很刻苦,待人接物很有禮貌,不記仇,等等!
“那么,你認為她們會怎樣評價你呢?”
“可能認為我這個人很衰,沒有教養(yǎng)!
“你希望得到這樣的評價嗎?”
“不希望。”
“下面請你想象你用熱情而有禮貌的方式對待女生,并想象她們的反應!
過了一會兒,小林點點頭。
“請你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場面!
“當她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伸出了友誼之手!
“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當時的場面?例如,幫助女生提很重的物品。告訴我感覺如何。”
“好像自己很自豪,有一股男子漢的氣概!
“再想一想,當你做了這一切之后,她們是如何評價你的?”
“她們說我很有男子漢氣概,很有修養(yǎng),有責任心等。”
“你的感覺如何呢?”
“很開心,很希望這樣!
“我認為你也能做到這樣。給你帶來不愉快的是以前的同學,她們已經離你遠去,現(xiàn)在的同學是很可愛的,請你珍惜。”
這是通過想象建立一個美好的影像,然后建立新的神經鏈。新建的影像越被強化,就意味著與之相對應的神經鏈也越被強化。
之后,小林果然不再欺負女生了,女生對他的評價也越來越好。
試想一下,如果我不去了解該生的生活經歷,而是隨便給他貼上“品質惡劣”的道德標簽,甚至痛心疾首地對他進行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會有效果嗎?如果我拿起“紀律”的武器,給學生一個處分,學生也許會迫于壓力收斂自己的行為,但我相信他內心里的那顆“毒瘤”會越來越大。
方法提升
很多老師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往往感覺力不從心或無可奈何,根本原因在于這些老師忽視了學生不良行為背后的原因。弄清楚引發(fā)某種行為的前因行為前事,是老師有效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的關鍵性前提。
對于行為前事,美國教育家加里D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中這樣界定:“學生表現(xiàn)出某種行為,該行為是由前面的事件引發(fā)來的,這個事件就是行為前事!崩,晚自習時,教室比較喧鬧,原因是科代表剛剛發(fā)下測驗試卷,學生拿到試卷必然要討論:考得好的情不自禁地興奮,考得不好的難免要抱怨,且同學之間會相互了解成績,對答案等。這些因素必然引發(fā)教室的喧鬧。發(fā)放試卷就是引起喧鬧的行為前事。這個時候,草率地批評學生不遵守紀律顯然是不明智的。同樣,這個時候,老師長篇大論地進行紀律教育,效果肯定也不明顯,反而可能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尊重老師的“說教”。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具體問題采取具體措施。例如,規(guī)定在課間發(fā)試卷,讓學生在課間發(fā)泄情緒,等上課的時候,發(fā)試卷這個事件已經過去,不再引起學生的關注,由此而引發(fā)喧鬧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引起學生不良行為的行為前事有很多,有的可能來自家庭。例如,我們班一個在老師眼里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平時非常遵守紀律、尊敬老師,有一天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他竟然不愿意回答,而當老師追問的時候他還出言不遜,頂撞老師。如果僅根據(jù)這個行為就給他戴上“擾亂課堂,侮辱師長”的帽子,就很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甚至從此就把這個學生推向了老師的對立面。過后,我找這位同學談話,談話地點沒有選在辦公室,因為進辦公室往往給學生一個心理暗示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學生也容易產生警惕和敵對心理。我把該生帶到操場,先從他平時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說起,肯定他一直以來的學習態(tài)度和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并說所有的老師都挺喜歡他。學生表情逐漸松弛,甚至對我的表揚有些不好意思。然后,我說:“你今天在課堂上對抗老師肯定是有原因的,例如心理不愉快,就把這種不愉快不自覺地帶到了課堂中。你能否告訴老師是什么讓你不愉快嗎?”這時,學生緊閉的心靈開始向我敞開:原來昨晚他和父母爭吵得很厲害,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把他批評一通,而他不服氣,想要申辯,結果越談越糟糕,最后演變?yōu)榧彝_突。其實他只是幫助了一位女同學,就被家長說成早戀。家長不厭其煩地對他進行教育和批評。他昨晚沒有休息好,今天上課老師又正好提問到他,因為心情不好,他就沒有注意回答問題的態(tài)度和說話的語氣。昨天的家庭矛盾就是今天課堂沖突的行為前事,要解決問題還得從行為前事著手。我對該生說:“很感謝你對老師的信任,把家庭隱私告訴了我。你認為老師該如何幫助你呢?”這時學生的情緒已經得到充分的發(fā)泄,他恢復了理智。他說他會當面向科任老師道歉,希望得到諒解。后來,我又針對這個問題和該生家長交換了意見,家長也認識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過于簡單。
學生不良行為的行為前事也可能是由老師的表現(xiàn)引起的。例如,有一位女同學,平時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但突然一段時間,上課小動作不斷,甚至還在課堂上睡覺,且這些行為基本上都發(fā)生在歷史課上。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學生的不正,F(xiàn)象,就找她談話。一開始,她很激動地說:“我就是不喜歡歷史老師。”這讓我很意外,因為學生們對歷史老師的評價一直不錯,而為什么單單這個學生有這么大的意見呢?我和藹地對她說:“能告訴老師為什么嗎?”她說:“我原來上課認真聽,作業(yè)也認真完成,但很快我發(fā)現(xiàn)歷史老師不喜歡我,好像對我有意見,所以我也不喜歡他了!蔽覇枺骸澳愀鶕(jù)什么說老師不喜歡你呢?”她的回答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他從來都不提問我。我想可能是因為我成績不優(yōu)秀,所以我加倍努力地學習歷史,結果我測驗成績比較好時,他也不表揚我,不提問我。我就開始用小動作來吸引老師的注意,但他還是不理我。實在沒辦法,我就想用更嚴重的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那就是裝睡覺。沒想到裝著裝著就成習慣了,一上他的課,我就不由自主‘趴下’了!彼囊幌捵屛一腥淮笪颍蠋煹摹安魂P注”是引起該生這些“惡劣”行為的前事。該生比較文靜,可能也是老師忽略她的原因,但肯定不是老師有意忽略該生。我先對該生進行了安撫,說歷史老師如何優(yōu)秀,平時對學生很好,很關心學生。過后,我又和歷史老師交換了意見。事后,歷史老師主動找那位女同學聊天、談心。一個星期之后,該生找到我,興奮地對我說:“沒想到歷史老師那么好,那么和藹可親!彼F(xiàn)在聽課感覺趣味無窮,再也沒有在課堂上睡覺的現(xiàn)象。如果不從行為前事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針對學生有小動作、上課睡覺等不良行為進行批評教育,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進一步激化師生矛盾。一旦師生對立,我們的教學管理就很難有效進行。
學生不良行為的行為前事也可能是由老師不恰當?shù)脑u價引起的。有的老師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不注意詞語的運用,一不小心就會采取簡單的貼標簽式的評價,從而引發(fā)學生的不良行為。例如,如果因為學生一次值日沒有做好,就批評他不負責任,就會給他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簽;如果因為學生一次沒有參加集體活動,就批評他缺乏集體觀念,就會給他貼上“缺乏集體觀念”的標簽。貼標簽式的批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既然老師認為我“不負責任”,那么我就“不負責任”,下次值日還這么做;既然老師認為我“缺乏集體觀念”,那么下次我還不參加集體活動。所以,老師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注意用純粹的行為術語來描述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改正具體行為。例如,用“你的作業(yè)有許多涂改的地方”而不是“你做作業(yè)從來都很馬虎”,這樣學生既容易改正自己的錯誤,也知道如何改正。學生沒有值日時,老師只針對值日之事進行批評,比如哪些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好,然后懲罰他多做一次值日,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
因此,當學生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的時候,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一定要把視野放得寬一些,不僅要仔細分析不良行為本身的情況,更要關注引發(fā)該行為的行為前事,因為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治病救人”。當然,引發(fā)學生不良行為的原因很多,有些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學生的不良行為也存在著反復性,老師要認同這種反復的必然性,不要想著一勞永逸,畢竟學生還在受教育,還在成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對此老師要有教育者的耐心和細心。有時候,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還需借助一定的懲罰手段,“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當然這種懲罰是針對行為本身的。
總之,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但是當我們把視野放寬,更多地關注行為前事的時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ɡ钸M成廣東省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