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門史文庫:中國政制史(修訂版)》分三編。第一編為中央政制,就我國富有特色的君主、宰相、行政、監(jiān)察、考試諸制度斷代一一敘述。第二編為地方政制,就我國獨具特色的地方行政區(qū)劃如州、郡、道、府、縣依朝代分期敘述。一、二編的時間跨度自秦初至清末。秦以前年代久遠,礙于篇幅,從簡。辛亥后,我國政制由君主轉(zhuǎn)為共和,變革殊大,影響至深,宜專編敘述,是為第三編中華民國政制,亦分為中央與地方兩部分。五權憲法為孫中山為中華民國所設計的理想政制圖案,自為重點。紅色政權奉行之中華蘇維埃制,乃20世紀30年代照耀中國南方的星星之火,于第三編辟專章簡述。
前言
第一編 秦漢至清的中央政治制度
第一章 君主制度
第一節(jié) 皇帝
一、皇帝稱謂出現(xiàn)前君主稱王
二、皇帝稱謂的由來及皇帝一詞的含義
三、君主的其他稱謂
四、君主的特殊人格
五、君主的權力
第二節(jié) 我國君主制度觀念的發(fā)展
一、君主權力的來源
二、君主制度觀念的代表學說
第二章 宮廷內(nèi)外制度
第一節(jié) 戒備內(nèi)比外嚴
一、內(nèi)比外嚴的表現(xiàn)
二、內(nèi)比外嚴的結(jié)果
第二節(jié) 宮門后重于前
一、重大政變發(fā)生在后門
一、帝后宮女活動在后門
三、精兵良馬駐扎在后門
四、各種雜事出現(xiàn)在后門
第三節(jié) 后宮官實權大于前宮官
一、以尚書臺為例說明后官官實權大
二、以樞密院為例說明后官官實權大
三、以翰林院為例說明后官官實權大
第四節(jié) 前官官實權大子宮外官
一、從大夫與太尉、丞相的關系上看前官官實權大
二、從大司馬大將軍與丞相的關系上看前官官實權大
三、從尚書與三公的關系上看前官官實權大
第五節(jié) 其他有關問題
一、君主由官外而前官而后官將權力向自己手里集中
二、尚書由前官官變?yōu)楣偻夤?br>三、給事中由后官官變?yōu)榍肮俟?br>四、漢世后官稱省與“省”字含義的變化
第三章 宰相制度
第一節(jié) 秦、漢宰相
一、秦宰相
二、漢宰相
三、秦漢丞相的權力和職掌
第二節(jié) 三國、晉、南北朝宰相
一、三國宰相
二、晉、南北朝宰相
……
第二編 秦漢至清的地方政治制度
第三編 中華民國政治制度
后記
三、特殊司法機關
刑部與大理,為正常的司法機關。此外,還有特殊的司法機關。歷代特殊司法機關的出現(xiàn)約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犯罪性質(zhì)特殊而設立者;一是因犯人身份特殊而設立者。至于明代錦衣衛(wèi)之設,則純粹是以特務手段鞏固其反動統(tǒng)治。錦衣衛(wèi)雖則也職掌刑獄,但已不是一般司法機關而為特務機關了。
(一)詔獄
所謂詔獄,就是由君主詔書所興之獄。我國封建社會,向來君主絕對專制,君主只要下詔,就可興獄,不必講犯罪事實,也不必講法定程序。君要臣死,不敢不死。這既是封建道德,也是司法制度。詔獄便是基于這個理論與原則。詔獄的性質(zhì)特別重要,因其受審者乃君主所認的巨奸或元兇。
我國歷史上歷代都曾興詔獄。例如《資治通鑒》載,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女巫楚服等教陳皇后祠祭,挾婦人媚道,事被發(fā)覺,武帝下詔興獄,命御史張湯徹底追究,結(jié)果楚服梟首于市,陳皇后被廢,相連及誅者300余人。這是漢代詔獄的一例。又據(jù)《明史·刑法志》載,武帝時曾設詔獄26次。晉代有官名日黃沙獄侍御史,專掌詔獄。隋代,文帝、煬帝都曾大興詔獄,誅殺無辜甚眾。煬帝時,楊玄感亂后,詔興大獄,以兵部尚書樊子蓋主之,窮治黨羽,殺人如麻。
兩漢至隋,歷代雖有詔獄,然案結(jié)即罷,未形成常設機關,亦未設置固定辦公處所。到了唐代武則天皇后時,一直還未多興詔獄。待徐敬業(yè)亂后,詔獄屢興,一案未結(jié),一案又起。于是乃于京師麗景門內(nèi),別置推事院,當時人叫做“新開獄”。從此詔獄遂有獨立辦公的地點,而推事院幾為常設之辦理詔獄之機關。當時主其事者為周興、來俊臣等佞臣,大肆陷害忠良、濫殺無辜,且也設置許多酷刑。唐代大興詔獄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一時大臣上朝,怯怕有去不得歸,辭別家人時都囑咐家人有此思想準備。直至俊臣等被誅,詔獄始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