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質量分析和質量控制的視角對質量管理理論進行討論, 內容包括質量管理概要、 質量分析與控制方法、 質量控制圖、 統(tǒng)計過程控制、 工序質量控制、 制造過程質量自動控制等內容。同時配套電子課件、 習題答案等教學輔助資源, 讀者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下載。
本書強調質量控制理論與應用算例分析應用相結合,深入淺出地詮釋質量管理現象與問題。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質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基礎理論、控制方法、應用案例和實踐應用系統(tǒng)等。對集成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應用做了深入分析,體現了當今質量控制發(fā)展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質量分析與質量控制學科的前沿。
王海燕,2006 /07–至今,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1997/07–2003/07,中國科技大學,講師
,國際質量科學研究院副院士
美國質量學會ASQ會員
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質量協會學會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現場統(tǒng)計研究會副理事長
第一章 質量分析與控制概要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質量的概念與特性
一、 產品與質量
二、 質量的特征
第二節(jié) 質量分析概述
一、 質量分析的內容
二、 質量分析的關鍵內容
第三節(jié) 質量控制概述
一、 質量控制理論基礎
二、 質量波動理論
三、 質量控制的任務
四、 過程控制以及驗收檢查
五、 質量控制的原則
六、 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章 質量分析與控制概要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質量的概念與特性
一、 產品與質量
二、 質量的特征
第二節(jié) 質量分析概述
一、 質量分析的內容
二、 質量分析的關鍵內容
第三節(jié) 質量控制概述
一、 質量控制理論基礎
二、 質量波動理論
三、 質量控制的任務
四、 過程控制以及驗收檢查
五、 質量控制的原則
六、 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七、 質量控制的保證
第四節(jié) 質量控制的發(fā)展概況
一、 質量控制發(fā)展
二、 中國質量控制發(fā)展簡介
小結
習題一
第二章 質量分析與控制方法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質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 調查表法
二、 水平對比法
三、 流程圖法
四、 因果圖法
第二節(jié) 質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一、 直方圖法
二、 排列圖法
三、 散布圖法
四、 分層法
小結
習題二
第三章 控制圖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控制圖概要
一、 控制圖的重要性
二、 產品質量的統(tǒng)計觀點
三、 控制圖的概念
四、 控制圖的解釋
第二節(jié) 計量值控制圖
一、 計量值控制圖系數
二、 控制圖方法
第三節(jié) 計數值控制圖
一、 計件控制(適用于二項分布)
二、 計點控制(適用于泊松分布)
第四節(jié) 標準化控制圖(通用控制圖)
一、 統(tǒng)計量的標準化
二、 標準化控制圖
第五節(jié) 控制圖的觀察分析與使用
一、 兩類錯誤和3σ的方式
二、 控制圖的判斷準則
第六節(jié) 控制圖的經濟設計
一、 x 圖最優(yōu)設計準則
二、 x 圖經濟設計的簡化方案
三、 損失費用的計算
四、 np圖最優(yōu)設計的準則
五、 np圖經濟設計的簡化方案
小結
習題三
第四章 SPC與SPCD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過程控制與SPC概述
一、 過程控制
二、 SPC概述
第二節(jié) 統(tǒng)計過程控制的發(fā)展
一、 統(tǒng)計過程控制的理論發(fā)展
二、 控制圖的圖種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統(tǒng)計過程控制的實施
一、 共同原因與特殊原因
二、 SPC的推行步驟及注意事項
三、 SPC的成功條件
第四節(jié) 統(tǒng)計過程控制與診斷
一、 兩種質量診斷理論
二、 兩種質量多元診斷理論簡介
小結
習題四
第五章 工序質量控制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工序控制概述
一、 主導因素的分析
二、 控制影響工序的因素
三、 質量控制點
四、 工序質量控制的內容
五、 工序質量控制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節(jié) 工序能力分析
一、 工序能力
二、 工序能力指數
三、 工序能力的判斷
四、 工序能力測定的方法
五、 工序能力調查
第三節(jié) 工序質量控制的革新
一、 線內質量控制
二、 線外質量控制
第四節(jié) 工序質量控制系統(tǒng)
一、 功能設計
二、 工序質量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與特點
三、 工序質量控制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之處
四、 功能的實現方式
小結
習題五
第六章 制造過程質量自動控制
章前導引
第一節(jié) 制造過程質量自動控制的概念
第二節(jié) 質量工程控制應用系統(tǒng)概述
一、 系統(tǒng)簡介
二、 系統(tǒng)的特點及目的
三、 質量工程應用系統(tǒng)控制方案
四、 系統(tǒng)主要子系統(tǒng)介紹
第三節(jié) 質量數據采集及其自動化
一、 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二、 數據采集方式分類
三、 檢測方法
四、 檢測參數
五、 典型檢測方法
第四節(jié) 質量控制平臺實驗設計
一、 實驗目的
二、 實驗設備
三、 實驗步驟
四、 實驗結果分析
小結
習題六
附錄 標準化打點表(pnT-1~pnT-10)
參考文獻
總 序
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戰(zhàn)略問題。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 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 黨中央、 國務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質量發(fā)展之路, 但是產品、 工程、 服務等質量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 環(huán)境污染、 資源浪費等現象比較嚴重; 質量安全形勢仍然嚴峻, 產品質量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 一些生產經營者質量誠信缺失, 肆意制售假冒偽劣產品, 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損害國家信譽和形象;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 “中國制造”質量競爭力還不夠強, 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產品, 質量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 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 是深化改革開放、 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也是質量發(fā)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從國際上看,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 全球產業(yè)分工和市場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 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標準、 人才、 技術、 市場、 資源等競爭日趨激烈。從國內看, 我國工業(yè)化、 信息化、 城鎮(zhèn)化、 市場化、 國際化進程加快, 要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實現又好又快發(fā)展, 需要堅實的質量基礎; 要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特別是實現制造業(yè)由大變強, 需要可靠的質量支撐; 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也需要更強的質量保障能力。然而長期以來, 由于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一直沒有列入教育部學科目錄, 從本科生教育到研究生教育, 針對專業(yè)質量人才的培養(yǎng)規(guī)模極為有限。
2012年, 教育部批準在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當中增設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 南京財經大學是國內首個設置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的高校, 并且江蘇省教育廳為了充分發(fā)揮區(qū)域高教資源集聚優(yōu)勢, 高校之間實現優(yōu)勢互補、 強強聯合,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 扎實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qū)建設, 將此專業(yè)作為南京財經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五校共建的專業(yè)。因為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教育缺乏系統(tǒng)的教材, 因此我?guī)ьI南京財經大學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的骨干教師們主編了這套質量工程系列教材, 主要包括《質量統(tǒng)計學》 《質量可靠性理論與技術》 《質量分析與質量控制》 《服務質量管理》 《質量工程試驗設計》5本教材, 希望這套教材能緩解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高等教育教材短缺的壓力, 為我國質量管理工程專業(yè)的發(fā)展盡一份綿薄之力。由于質量管理工程的專業(yè)建設在我國還處于探索期, 加上我們的學術水平和知識有限, 教材當中難免存在各種不足, 懇請國內外同仁多加批評指正。
本系列教材受以下項目資助——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fā)專項: 微分遷移譜質譜快速檢測儀的開發(fā)與應用(項目編號2013YQ0907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我國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質量鏈協同控制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編號71373117), 在此對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表示感謝!
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院長
江蘇省質量安全工程研究院 執(zhí)行院長
王海燕教授
于南京
前 言
21世紀被認為是質量的世紀, 產品質量、 服務質量等依然是企業(yè)現代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加強質量控制管理, 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依然是企業(yè)提高產品服務質量、 提升顧客滿意度、 增強經濟效益、 增加企業(yè)競爭力、 樹立企業(yè)品牌優(yōu)勢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措施之一。
本書主要圍繞企業(yè)內部質量管理、 產品制造過程質量管理內容開展編寫工作, 基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系統(tǒng)地闡述了質量管理的思想理論和方法體系。本書包括質量分析概要、 質量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質量控制圖、 統(tǒng)計過程控制、 工序質量控制以及質量集成制造等部分。第一章主要闡述了質量分析、 質量控制的概念, 介紹了質量控制的發(fā)展; 第二章質量分析與控制方法闡述了質量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論, 主要介紹了質量控制管理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從計量值控制圖和計數值控制圖等方面分析了質量控制圖理論, 介紹了控制圖的判斷準則; 第四章介紹了統(tǒng)計過程控制的發(fā)展與實施, 統(tǒng)計過程控制與診斷; 第五章闡述了工序能力分析和工序質量控制理論; 第六章分析了質量集成制造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是實現現代質量自動控制應用的典型案例。同時, 本書配套電子課件、 習題答案等教學輔助資源, 讀者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下載。
作為一本針對廣大高校師生以及質量管理愛好者的專業(yè)教材, 本書力求全面系統(tǒng)地向學生介紹質量分析與質量控制的知識, 在對質量控制領域的基本思想、 基礎理論、 控制方法等進行全面闡述的同時, 尤其注重教材的可用性、 靈活性、 實踐性。在內容安排上, 囊括了質量分析與質量控制的基礎知識、 理論框架、 研究方法、 應用案例。同時, 本書對近年來集成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應用做了深入的分析, 體現了當今質量控制發(fā)展的重要成果, 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把握質量分析與質量控制學科的應用。
本書編寫的目的主要是為滿足質量管理學習者掌握質量控制理論提供的一本教科書。為了便于教學工作, 幫助學生和廣大專業(yè)工作者自學, 每章中均安排了部分例題, 此外, 每章結尾部分也均給出了習題訓練, 目的是加深其對相關原理和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本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質量管理工程、 工業(yè)工程等專業(yè)的教材, 同時, 也可供工程類、 管理類專業(yè)師生使用。
本書由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編寫, 由王海燕、 張慶民主編, 參與編寫的人員還有劉軍、 孟秀麗、 唐潤、 張斯琪、 仲琴等老師, 感謝沈鑫、 俞磊、 王虎、 尹小華、 錢昆、 馬暉瑋、 陸晶晶等研究生在教材編寫過程中付出的辛苦勞動。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的教材和專著, 由于篇幅原因未能將所有的參考資料都列出, 編者在此對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對大力支持此次編寫工作的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和南京財經大學也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 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 誠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相關咨詢、 意見和建議可反饋至本書責任編輯郵箱:wangzy@phei.com.cn。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