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鄉(xiāng)故土顧望不已,對故事故人思戀未了。暮年的齊如山細致地勾勒出一幅生動、溫婉的古都風物長卷。他像是穿著長袍坐在四合院里,槐花香彌漫著,他一口京腔娓娓講述著這個令他摯念如斯的城市的種種。古都的大氣,民俗的樸厚,前清的逸聞……其言至淺,其情至深,不禁使人追憶著這座古都的前世今生,感慨系之,恍然如夢……
“小書館“叢書,主要收入近代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小書,以文史為主,兼及其他。這些“小而可貴的書”,都是以大手筆寫小文章,雖然沒有“大書”那般洋洋灑灑的旁征博引,但見肉見骨的精華,**令人受益匪淺。它們不因時間而消逝,歷久彌新,書香滿口,為一般讀者可讀、可懂、可藏。
自**輯出版以來,受到讀者的喜愛和好評,一直居于各大網(wǎng)店圖書暢銷榜!秾W詩淺說》入選鳳凰網(wǎng)2014年度周榜榜首圖書、百道好書榜、獲共識網(wǎng)2014年度十佳好書,入圍《新京報》年度好書提名;《中國政治二千年》入選百道好書榜,4次獲得百道網(wǎng)好書推薦;《國文趣味》入選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
“小書館”叢書:
《國文趣味》
《中國人文小史》
《書法指南》
《我們怎樣讀書》
《中國哲學小史》
《學詩淺說》
《國學概論講話》
《中國政治二千年》
《曾國潘治學方法》
《人間詞話講疏》
《北平雜記》
《日本文明小史》
《文言淺說》
《中國庭園記》
齊如山(1875-1962),河北高陽人。在北京生活了50年,1949年到臺灣,后以87歲高齡病逝于臺北。他研究國劇,記錄民俗雖多出于個人的興趣,但皆有大成。
他是與王國維、吳梅并稱的“戲曲三大家”。一生致力于國劇的研究,總結(jié)出中國戲曲的八字真言“無聲不歌,無動不舞”。他對梅派藝術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功不可沒,后人有“賞梅勿忘齊如山”之說。
他是20世紀中國民俗學領域的一位文化大家,寫下了許多獨具齊氏風格的“風土志”。他稱自己的治學方法是“書本以外找東西”,并非終日在書齋里尋章摘句。他廣交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朋友,勤敏好問,廣詢博訪,以鮮活的語言記錄下了豐富的人情物理、土俗民風。文筆平實自然,親切有趣,自成一家。
他是顏李學派思想的實踐者,務實勵行,重視勞作。對農(nóng)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甚至化學等都有研究也有經(jīng)驗。雖出身于詩書世家,簪纓門第,但并不養(yǎng)尊處優(yōu),諸如做飯,種花,打掃院子,收拾屋子,樣樣都來。
他是中國受過完整、系統(tǒng)舊式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識分子,縱觀其一生,學者季劍青評論說:“大俗若雅、既舊且新的齊如山,恐怕也是不會再有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