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明代極富特色的泰州學派平民儒學為研究對象,從政治文化立場予以研究,選取典型個案予以剖析,系統(tǒng)探討其政治文化特征。本書研究指出,平民儒學兼具平民階層與士大夫儒學的兩重性,因而存在深刻矛盾。平民儒者對儒家政治價值的認同,使其主動履行政治義務,發(fā)揮了維護政治秩序的獨特政治功能。平民儒學通過賦予百姓日用以道的含義,表現(xiàn)出
清署經(jīng)談(嶺南思想家文獻叢書)
本書稿以“陽明學發(fā)展的困境及出路”為問題意識,主要關注陽明后學的四大門派在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困境中出路的探尋、陽明學核心精神的傳承。書稿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以鄒元標、方以智為點,以傳心堂法脈中王陽明、歐陽德、鄒守益、羅洪先、聶豹、胡直、王時槐、鄒元標、方以智為線,進而展現(xiàn)陽明學發(fā)展至再傳弟子后的整體狀況。陽明后學的分化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傳習錄》是后世《傳習錄》的母本,因未經(jīng)后人妄改,擁有極高的專業(yè)性和珍藏價值,被已故哲學家陳榮捷先生稱為“完備而可靠”的版本,是陽明心學的先選讀本。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宗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集中體現(xiàn)了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了解陽明心學經(jīng)典的入門必讀書。 ◆心即理:行為準則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家,本書從現(xiàn)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f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
王陽明年譜長編(全四冊)
呂柟(1479-1542),字仲木,號涇野,陜西高陵人,薛敬之弟子,為河東薛瑄之學在明代關中地區(qū)*重要的傳人,也是繼北宋張載之后關學發(fā)展的又一高峰。在思想方面,其以“尚行”為主,恪守程朱主敬窮理、知先行后之傳,主張回歸孔孟,“以仁為學”,并繼承和發(fā)揚了關學讀經(jīng)重禮、躬行實踐的學風。而他在山西、南京等地的講學,對于推動當
衛(wèi)道之學——明儒耿定向思想研究
《傳習錄》是明代著名心學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全書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卷是王陽明教學問答語錄;中卷共書信八篇,出自王陽明親筆;下卷則為王陽明晚年思想的論述,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fā)展的入門讀物。本書是國內(nèi)較早一批譯注《傳習錄》的經(jīng)典作品,2018年全新修訂。由中國社科院哲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邀研
《青年王陽明》研究王陽明的青年時代,即1472-1509年,也就是截止到王陽明龍場大悟后形成知行合一觀的時期。這是一個認真探尋和痛苦經(jīng)驗的時期,包涵了大量的精神和學術的游歷。作者以人物思想傳記的方式,從考察王陽明的生平經(jīng)歷和明朝的歷史與社會出發(fā),探究早期王陽明各個時期思想軌跡的外在影響和內(nèi)在心理動因,也就是其經(jīng)歷與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