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釋了共情與同情的不同,以及共情力在我們?nèi)松械闹匾绊懞妥饔。生活中,如何利用共情獲得富有質(zhì)量的人際關(guān)系,如何利用共情尋找愛情,如何成為一個積極的共情式聆聽者,如何運用共情創(chuàng)造持久的親密關(guān)系,以及如何避免共情陰暗面對生活的糟糕影響。此外,作者認為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并闡述了如何借助誠實、謙遜、接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等8種行為來獲得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與體會。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從對別人感興趣開始,嘗試完全從反對者的角度看整件事情,放下過多的好勝心等,都是對一個人共情能力的修煉。
本書通過貼近生活的具體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共情的重要性和共情能力提高的方法,提高換位思考的覺悟和與人相處的能力,讓溝通更融洽,讓交往更順暢。
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送人禮物時,我們多半會選擇自認為對方喜歡的;請人吃飯時,D一時間會想到自己喜歡的餐廳……如果我們凡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就無法體諒對方的感受,無法理解對方的做法,久而久之,分歧和矛盾自然就會產(chǎn)生。
為什么你常常感覺與人話不投機?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會讓你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只關(guān)心自己的感受,以致使你在人際交往中寸步難行。而共情能夠幫你打破這一阻礙,讓你懂得傾聽,被人需要。
共情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獨特經(jīng)歷,并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共情能夠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chǎn)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義的行為。共情并不是一種情緒,也不是一種感受,而是一種能力。
如果一個人嘆了口氣,你會作何反應?是詢問對方年紀輕輕,為何嘆氣?還是勸慰對方拋下煩惱,及時行樂?這種反應通常只會讓對方感覺自己不被理解。如果你抱著真誠的態(tài)度詢問:剛才聽你嘆了一口氣,是心情不好嗎?就等于接納了對方的情緒并表現(xiàn)出對他的感受的關(guān)注。這種察覺他人的情感需求,與對方產(chǎn)生情感共鳴,就是一種共情的表現(xiàn)。
共情式傾聽是共情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而共情式傾聽的D一重境界就是我愿意聽你說。每個人都有被傾聽、理解的需要,這種傾聽方式能夠深入他人的內(nèi)心和靈魂,發(fā)現(xiàn)對方被恐懼、憤怒、悲痛或絕望所遮擋的東西,而共情的產(chǎn)生會使你有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讓對方產(chǎn)生被理解和接納的感覺。同時,在傾聽過程中,當你能夠做出及時且正確的反饋,就容易使對方打開心扉。
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同、格局不同,思維方式也就不同。也許甲之蜜糖,就是乙之砒霜。以至于很多人將彼此之間的矛盾解釋為三觀不合,不過我覺得知乎上的一段描述更為精妙: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游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么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
其實,所有的三觀不合都是不懂得尊重和包容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也是一種缺乏共情的表現(xiàn)。諾貝爾獎獲得者卡尼曼認為,認知偏見會影響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處理信息、形成觀點、行為決策等。這就體現(xiàn)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先入為主、以貌取人、地域歧視等認知偏見,甚至對自己也心存偏見。這種偏見往往是一種拘泥于固定思維,不斷將片面而單一的觀點放大的結(jié)果。共情能力將會幫助我們打破這一認知偏見,全面而客觀地看待事物。當我們不帶偏見地理解這個世界,我們或許會收獲另一番未知的驚喜。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重在溝通,而構(gòu)建平等有效的溝通模式是一種共情的體現(xiàn)。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溝通中,我和我們雖然一字之差,卻能給對方完全不同的感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用建議的方式來說服別人,比起用命令的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放低姿態(tài)的請教更容易讓人敞開心扉?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將優(yōu)越感讓給別人,會使溝通更加順暢……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你能夠換位思考,給予了對方足夠的尊重。
《少年的你》上映,全網(wǎng)將霸凌這一話題推向了輿論。而現(xiàn)實中,類似的境況并不少見,跳樓時的起哄,道德綁架式的逼捐,逐漸消磨著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善意。懂得理解他人的處境,體諒他人的不易,才是一個人好的修養(yǎng)。就如知乎上所說:我們年輕時,看到的往往是生活帶來的表象,而隨著年齡的增大,隱藏的部分開始逐漸顯露。落在一個人一生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存于世間的價值和意義,給所有人相同的理解和關(guān)注,是你對這個世界好的善意。
共情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與體會。在與他人交往溝通過程中,從對別人感興趣開始,嘗試完全從反對者的角度看整件事情,試著接受相反的觀點,放下過多的好勝心等,都是對一個人共情能力的修煉。當對方感覺自己被在乎,被理解,才能使彼此處于和諧愉快的氛圍中。
本書通過貼近生活的具體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共情的重要性和共情能力帶來的益處,以期能夠幫助讀者提高換位思考的覺悟和與人相處的能力,讓溝通更融洽,讓交往更順暢。
張笑恒,媒體人,作家。深耕寫作領域十余年,其著作擁有廣泛的讀者群。作品暢銷大陸、港澳臺等地區(qū)。其豐富的個人閱歷、縝密細膩的筆法和一針見血的筆觸,總能給讀者帶來欲罷不能的閱讀體驗。已出版《分寸感》《優(yōu)秀的人,都是掌控情緒的高手》等多部作品。
目錄
D一章 你為什么常常與人話不投機 2
1.當你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只會激化矛盾 2
2.永遠不要帶著負面情緒溝通 3
3.不要抱怨和指責,減少對方的敵意 5
4.精準表達需求,否則沒人搭理你 6
5.不顧別人感受的炫耀,讓人嫌惡 7
6.習慣性表示否定,再大的熱情也會被你澆滅 8
7.你好心的比慘式安慰,讓人覺得不被理解 10
8.固執(zhí)己見注定是輸家 11
9.上來就稱兄道弟,讓人緊張不安 12
第二章 情緒共鳴,覺察對方的需求 14
1.關(guān)注對方感受,接納對方的情緒 14
2.滿足對方的被認可欲 15
3.尊重對方的喜好和個人習慣 16
4.任何人都有一點虛榮心,學會滿足它 17
5.相似的經(jīng)歷更容易得到對方的認同 19
6.善用移情效應,建立感情 20
7.模仿別人,讓你迅速獲得好感 21
8.叫出對方的名字,讓對方覺得你在乎他 22
9.設身處地,說出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23
10.抱怨背后的需求是情感支持,而非建議 24
11.永遠不要和生氣的人講道理 25
12.場面上考慮少數(shù)派的感受 27
第三章 共情式傾聽讓你感知他人的內(nèi)心 28
1.共情傾聽的D一重境界:我愿意聽你說 28
2.傾聽,正確使用你的肢體語言 29
3.傾聽 回應,才是共情 30
4.傾聽的障礙:先入為主的偏見 31
5.耐心,不隨意插話打斷對方 33
6.傾聽中的共情和同情不是一回事 34
7.聽得懂對方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35
8.善于引導別人表達更多的想法 36
9.不要害怕沉默 38
10.如何提出反對意見,才不會被討厭 39
第四章 包容跟你不一樣的人 40
1.避免以己度人,別人的思維與你不同 40
2.三觀碰撞產(chǎn)生的矛盾,多一點包容心 41
3.請不要隨意給年輕人貼標簽 42
4.不輕易評價,是給人的尊重 43
5.夏蟲不可以語冰,別試圖和所有人講道理 44
6.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 45
7.有一種風度叫聽得進別人的反對意見 46
8.從合不來的人身上尋找優(yōu)點 48
9.真正的教養(yǎng),是去包容跟你不一樣的人 49
第五章 不帶偏見地理解這個世界 50
1.人人都有的認知偏見 50
2.打破先入為主的觀念 51
3.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去評判別人 53
4.如何避免犯以貌取人的錯誤 54
5.拒絕任何形式的性別偏見 55
6.為什么會有地域歧視 57
7.大齡還單身,就一定有問題嗎? 58
8.一直以來,我們都對自己心存偏見 59
9.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并不是事實 60
第六章 構(gòu)建平等有效的溝通模式 61
1.我和 我們,一字之差顯情商 62
2.沒有平等,何談真正的溝通 63
3.建議而不是去命令對方 64
4.不裝高冷范兒,努力提升親和力 65
5.放下姿態(tài),請教讓人敞開心扉 66
6.溫柔的批評更容易被接受 67
7.分分鐘把天聊死,不過是不懂共情 68
8.給別人優(yōu)越感,讓溝通更加流暢 69
9.肯定對方意見中的合理部分 70
第七章 善意:在共情中尋找道德之源 72
1.《少年的你》:面對霸陵,你為什么選擇沉默 72
2.圍觀看熱鬧:人們?yōu)槭裁磿覟臉返?73
3.吳京被逼捐:不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綁架別人 74
4.懂得體諒別人的不易,是一種修養(yǎng) 75
5.不咄咄逼人,有理也要讓三分 76
6.尊重身份和地位不如你的小人物 78
7.幫助別人,記得照顧他的尊嚴 79
8.善解人意,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80
9.有種善良叫看破不說破 82
10.尊重對方的隱私,不刨根問底 83
第八章 探索與實踐,共情是可習得的 84
1.共情的層次:低級共情和高級共情 84
2.放下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正在使我們失去共情能力 85
3.對別人感興趣,而不是證明自己有趣 87
4.完全從反對者的角度看整件事情 88
5.試試接受內(nèi)心相反的觀點 89
6.認真聽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91
7.加強溝通,幫助你了解對方 92
8.善用鏡子效應提升人際關(guān)系感知力 93
9.學會放下過多的好勝心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