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從如何激發(fā)男孩后勁、如何讓男孩主動拿起書、如何給家賦予“宜學”的氛圍、不同年齡如何選擇對的激勵方法、如何為男孩提供對的學習場域等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并為父母提供在各種不同場景中表達“認可”的技巧, 幫助父母運用這些口頭禪為男孩打開自覺學習和自信學習之門。
●“成天就知道玩,這孩子怎么從來不會主動去學習一下呢?”
“只有我們下了死命令,他才會坐到書桌前學一下。但你看他那個樣子喲!滿臉都是不耐煩、不情愿。這孩子真是一點自覺性都沒有!”
●男孩上房揭瓦是小菜一碟,安靜讀書卻是要了他的命。無數(shù)父母皺緊眉頭,甚至攥緊拳頭,也無法逆轉這天注定一般頑固的男孩人設。家庭教育,特別是學業(yè)輔導,像一場修行……
●日本“學習之神”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孩子可以不喜歡學習,也沒必要摁著頭逼自己享受學習。但不喜歡不等于做不好,而讓孩子會學習、考入名校的關鍵在于“父母的認可”。
●在本書中,作者從如何激發(fā)男孩后勁、如何讓男孩主動拿起書、如何給家賦予“宜學”的氛圍、不同年齡如何選擇對的激勵方法、如何為男孩提供對的學習場域、如何讓爸爸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六大視角,為家長提供了全/方位的不同場景中表達“認可”的技巧,幫助媽媽們運用這些口頭禪為男孩打開自覺學習和自信學習之門。同時,作者還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分學科拆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考入班級前三的絕技。
慢熱晚熟是男孩的天生人設
1
“整天就知道玩,這孩子怎么從來不會主動去學習一會兒呢?”
“只有我們下了‘死命令’,他才會坐到書桌前學一會兒。
但你看他那個樣子喲,滿臉都是不耐煩、不情愿。
這孩子真是一點學習的自覺性都沒有!”
上房揭瓦對男孩來說是小菜一碟,安靜讀書卻能“要了他的命”。
無數(shù)父母皺緊眉頭,甚至攥緊拳頭,
也無法改變這頑固的男孩特性。
家庭教育,特別是孩子的學業(yè)輔導,對父母來說像一場修行。
很多道理,父母不費盡一番心思,孩子就不會明白;
很多習慣,孩子不重復一萬次就成不了“自然”。
還好父母們多少明白個中艱辛,知道在育兒路上不管多難,
也要拽著自己繼續(xù)前行。
2
但是路在何方呢?
過來人紛紛建議:“要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是的,快樂是讓人無所不達的通行證。
但各位父母且慢,沉下心來多思考兩秒吧。
“學習”和“快樂”是那么容易結合的嗎?
“讓學習變得快樂”——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
3
不用懷疑,每個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時候,當我學會寫第一個字時,我就被滿滿的成就感淹沒了。
那個瞬間,我得意得如同一只首次捕獵成功的小獅子。
我還刻意記住了很多車標和車名,
簡單的知識積累也給小小的我?guī)砹碎L久的開心時刻。
孩子們都喜歡“漲見識”,
所以愛親近那些讓他們好奇的事物。
但這種懵懂質樸的求知欲常常行蹤莫辨,很難見于課業(yè)學習上。
我當年確實是一個很會學習的孩子,
但并不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
4
當年我對學習的態(tài)度,豈止是不愛,
用“不勝其煩”來形容都不為過。
在我的世界里,學習和快樂一開始就沒有任何關系。
學習只是一項義務,我必須履行而已。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熱愛學習都是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所以我敬佩那些能與學習“情投意合”的人。
但我心中也疑竇叢生:
“人類,真的能與學習相處到如此黏膩的狀態(tài)嗎?”
我和學習的關系是彼此涼薄,互不待見。
我不愛它,估計它也看不慣我。
對待學習這個事情,我可能一直有點心結。
5
一切在我 30 歲出頭時被顛覆了。
過了而立之年,我居然開始體會到學習的愉悅感了。
因為我邂逅了精神分析這門學科,并對它一見傾心,
深陷其中,于是學到廢寢忘食,如癡如醉。
我相信,這種枯木逢春式的學習熱情很多人都體驗過。
但遺憾的是,它總是要等到我們成年后才姍姍來遲。
我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變成了“恨不相逢校園時”,
以及“當初怎么就看走了眼呢”。
6
我接下來的觀點可能會勸退一些讀者朋友。
但我還是要說:
孩子可以不喜歡學習,也沒必要摁著頭逼自己享受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的確是一件既痛苦又無聊的事情,
父母別試圖掩蓋這個事實。
所幸,不喜歡不等于做不好。
孩子完全可以一邊討厭學習,一邊勤奮學習。
其中的原動力就是父母的認可。
孩子心中想的是:如果學習越認真越光榮,那就學吧。
7
我曾經與學習“兩看相厭”,但成績依舊拔尖,
我還考上了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
討厭學習的同時成就學習,這背后有什么古怪?
——讓孩子學習不能講感情,而是講求“動力”與“方法”。
因為我學習好,所以我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本少年未來可期”。
我真的不想自己“人設”崩塌,也不想讓我的理想硬著陸,
所以我必須在學習上保持優(yōu)勢。
這就成了一種重要的學習動力。
再者,學習是在幫大腦積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竅門。
在這個求真求知與向善向上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茅塞頓
開的痛快,以及在考場上下筆如有神的暢快。
學習變得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
偶爾還能讓我有片刻的怦然心動。
8
有些執(zhí)念可以被放下了,比如:
學習必須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否則孩子永遠無法提高成績。
孩子可以不喜歡學習,但同時又必須學得好。
正因為他知道自己也能做好不喜歡的事,
所以他才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無所畏懼。
未來需要的,
正是這種可以直面一切、征服一切的男孩。
9
進入社會后,
每個人遲早都會遇到一個愛上學習的契機。
從此,他便與學習和解,并沉醉其中,欲罷不能。
但在那之前,父母要怎樣幫孩子成為學習的高手呢?
本書的創(chuàng)作目的就在于此。
我將分享實用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具體的操作方法。
我愿每個孩子不論愛或不愛學習,都能學得進去,且學得出色。
和田秀樹
●日本自我心理學研究第/一人。畢業(yè)于東京大學醫(yī)學部,曾就職于東京大學附屬醫(yī)院,現(xiàn)任國際醫(yī)療福祉大學教授、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大學院客座教授,日本第/一家將心理學運用于商業(yè)領域的“和田秀樹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人。
●日本現(xiàn)象級暢銷書作家。著有學習類書籍六百多本,內容主要包括時間管理、心靈感悟、學習方法等,涉及內容廣泛,因此獲得了“學習之神”的美譽。其著作有二十余種被引進中國,包括《別讓壞情緒,趕走好運氣》《高/效學習》《大道理都懂,小情緒難控》《提升/學習效率的100個法則》等。
●跨領域天才。除了在心理學、學習方法研究領域建樹頗豐,其導演的電影《東大灰姑娘》 獲2007年第五屆摩納哥國際電影節(jié)影片獎,2012年導演的《我的人生》斬獲了摩納哥國際電影節(jié)的四個獎項。
引言 父母怎么說,才能讓“慢熱男孩”上名校呢
第1章 激發(fā)“慢熱男孩”的后勁
歷史已經翻篇了, 蚍蜉撼不回去的
你必須相信,“慢熱男孩”有后勁
出生月份定強弱, 這是什么偽科學
想贏別怕比, 怕輸換賽道
孩子不能當“媽寶”,但媽媽一定要“寶”孩子
“慢熱男孩”也能試出好方法
第2章 讓“慢熱男孩”主動拿起書
注意力不集中就學不好嗎
自己給自己的肯定,就是最大的底氣
弟弟的傳奇:一腔孤勇上名校
愛孩子,無須以優(yōu)秀為前提
輕蔑是一把刀
學習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老師也不是絕對的權威
世上無難事,只怕沒夢想
考東京大學比打棒球容易
揠苗助長揠不出好性格
成長是一場和自己的酣暢淋漓的告別
憑什么運動和學習不能兩全
學習是所有“慢熱男孩”的特長
第3章 方法為王——給家賦予“宜學”氛圍感
填鴨式教育也有閃光之處
一切在于方法,方法成就一切
幼升小輔導可休矣
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盡量讓他超前學習
有盼頭的學習更有效
考試的真正意義在于指方向
百煉出真金,百考出實力
改善學習方法的四點建議
笨鳥忘了先飛,怎么辦
管理好最大的寶藏:時間
復習是鞏固學習成果的最佳方法
第4章 各學科必殺技——方法對了,第一名憑什么不能是我
語文:學習的順序是從“讀”到“寫”
語文:識字高手的修煉之路
語文:文學作品承包了所有的含金量
語文:培養(yǎng)理性閱讀能力
語文:三點分析法
語文:無敵爛筆頭,越寫越生花
數(shù)學:數(shù)學始于計算
數(shù)學:口算“神器”百格板
數(shù)學:幾何題很難,但不足畏懼
數(shù)學:二號“神器”——算盤
數(shù)學:想看答案就看,不要被應用題卡住喉嚨
文科:歷史漫畫也營養(yǎng)豐富
文科:一起去行萬里路,就是一起去學地理
文科:至少把省級行政單位搞明白
理科:興趣是理科恐懼癥的解藥
理科:圖鑒書是每個客廳的必需品
理科:此事要躬行
英語:背范文,像美國人那樣學英語
英語:不能忽視讀寫
第5章 父母為之計深遠
盡信媒體不如不信媒體
備考是社會生存的實戰(zhàn)演習
你可以很強,但不要把輕蔑寫在臉上
學霸無須取悅他人
不讓情緒脫韁或牽著自己的鼻子走
沒朋友,沒關系
遇到校園霸凌是可以報警的
智慧化處理輕量級的捉弄
會教書才是好老師的基本功
男孩必須要有男人味嗎
第6章“慢熱男孩”的逆襲之路——跨越9歲這座山時如何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9 歲是座山
9 歲之前怎么學
9 歲后用“三步法”夯實記憶成果
我們可以對補習班說“不
別把小升初擇校變成自討苦吃
填志愿時要追的光與要躲的坑
高考工廠”的魚與熊掌
第 7章 環(huán)境對了, 便再無“慢熱男孩”
媽媽的以身作則成就“慢熱男孩”的堅韌不拔
打好爸爸這張牌
父母的低學歷也可以是一種“資源”
運動特長班可以任性報
學習不占用睡覺時間
上梁正,下梁才正
客廳才是上網的地方
我家也得暴改客廳嗎
好教養(yǎng)帶來好人生
表揚的技術要領
批評行為,不要批評結果
表揚的時候要表揚結果
再想罵孩子,這三種罵法要不得
成癮是種病
既然是病,早治就能早痊愈
目標與獎勵掛鉤又何
名人故事是敦促孩子上進的催化器
語言表達從小練起
做家務的男孩光芒萬丈
譯者后記 沒有妥協(xié)可選,沒有放棄可言
第1章 激發(fā)“慢熱男孩”的后勁
小學階段,與同齡女孩相比,男孩總顯得更幼稚、天真、單純。
他們在學習和運動上表現(xiàn)得很灑脫,或者說稀里糊涂—— 無所謂輸贏,能得過且過就萬事大吉。父母卻焦慮得心急火燎。但沒辦法,男孩就是“醒”得晚,還起步慢。
好在當下也不必焦慮,因為男孩一定會“醒”,會起步,我們管這種情況叫作“有后勁”。
父母要不斷給自己植入“兒子還在等后勁”“他一定能等到后勁”的思想,這是培養(yǎng)男孩的第一要義。
孩子有一天必將騰飛,只是眼下還需要給他一點時間和無限的愛。
歷史已經翻篇了,蚍蜉撼不回去的
記得我小時候,日本的學校通常是讓男孩出風頭。能當上班干部的女孩鳳毛麟角。
時代的車輪滾滾駛過,一切終于天翻地覆,F(xiàn)在的校園里,在運動、學習、語言表達等幾乎所有領域,女孩是壓倒性地贏過男孩。運動會、班會等集體活動,經常默認由女同學來領導統(tǒng)籌,男同學只需要跟隨就好。
小學階段,女孩的存在感遠遠強于男孩。她們生龍活虎,又成熟懂事。女孩們把校園當作人生的第一方舞臺,那敢想敢做、雷厲風行的氣勢,將男孩們襯托得像一只只散步的蝸牛,他們緩慢而不自知,或能自知但無所謂。
“女性比男性長壽、堅韌”已是老生常談。她們不僅活得更久,也更抗得住壓力。雖然有數(shù)據顯示,女性患抑郁癥的概率其實要高于男性,但能在危急關頭保持冷靜、挽大廈于將傾的往往還是女性。男性更容易消沉崩潰,遇事常常一蹶不振。男性的自殺率遠高于女性,就是一條證據?傮w而言,與百折不撓的女性相比,男性是脆而不堅、外厲內荏的。
問題來了,以前的男性是乘到了什么東風?為什么他們能活得那么順風順水呢?其實男性在精神上一直就不如女性堅強剛毅,但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思想強行給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人設”:男性必須是果敢陽剛的,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女性就應該是柔弱謙卑的,言必稱“溫良恭儉讓”。于是每個人被迫走進被給定的角色,男人們不論自己真實斤兩如何,裝也得裝出鐵骨錚錚來。
過去的女孩經常被長輩們教訓:“姑娘家別跟個男孩子似的,收斂收斂!”笑不露齒比才華大展重要,“萬般皆是命”比“我命由我不由天”正確。整個社會資源的分配也正大光明地向男性傾斜。但是,這種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沒人能蚍蜉撼大樹一般,要求這種時代回來。父母們也必須摘掉男性優(yōu)先的濾鏡了,要透徹理解當今新時代的含義。
你必須相信,“慢熱男孩”有后勁
兒童時期,輸給女孩已是男孩的“宿命”,他們能踏踏實實跟在女孩身后盡力追趕,就足以慰藉父母之心了。
如前文所述,此時的男孩們在體質、體能、學習、溝通乃至社交能力等很多方面,都難敵女孩們。非逼男孩們彎道超車,結果只可能是事倍功半,大家組團把南墻撞碎。
其實在嬰童時期,女孩的優(yōu)勢就已開始展露。她們開口早,能和父母正常對話;她們心靈手巧又乖巧懂事,總愿意幫父母搭把手。男孩的父母可能多少會嘆氣抱怨:“孩子怎么就這么難帶?愁死人了。”“寶貝別再這么幼稚了,好嗎? ”在有兒有女的家庭里,這種對比就更加“觸目驚心”了,父母會經常不由自主地對兒子指責一二。
但這場慘敗也只是男孩和女孩在早期的發(fā)育差異而已,父母只需明白“兒子開竅晚,現(xiàn)在慢點沒關系”的道理就好。 男孩其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是壓根就懶得起跑。他們的成長模式是“早期漫長的懵懂 + 未來突然的逆襲”。
拜能力模式所賜,女孩在學習上遙遙領先的狀態(tài)將一直持續(xù)到高中。這當然又是一條她們在成長路上的優(yōu)勢賽道,是她們按時起跑且一路狂奔的成果?傊阋欢〞l(fā)現(xiàn),女孩就是愿意主動坐到書桌前寫寫畫畫,無須別人催促就能投入又認真。
微妙的曙光可能在高中數(shù)學課上才緩緩升起,很多女孩從這里開始感到吃力了,而男孩終于有了一方可以與女孩一決高下的戰(zhàn)場,勝算多了幾分。但從大局上看,女孩的領先地位依然難以
撼動。
綜上所述,男孩的父母在早期是可以大方認輸?shù)。大家不妨給自己的標準松松綁:“別擔心,現(xiàn)在輸給女孩不足為奇!鼻f不要硬逼兒子在早期就全面超越女孩。接納了這個安心躺平的理念后,我們再來看下一步要做什么。
此刻的平靜等待是為了將來的厚積薄發(fā)。靜待花開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堅信花一定會開。父母要把“兒子一定有后勁”當成一種信仰。 除了自己相信,還得灌輸給孩子本人。這是讓男孩在前期一路披荊斬棘也比不過女孩,但依然自信滿滿的秘訣。
父母要常給男孩打氣,把“餅”畫大點也沒關系:兒子,你的爆發(fā)期在后面,現(xiàn)在怎么著都別怕!咱上小學期間各方面慢點是正常的。女孩醒得早,讓她們先跑跑沒關系。咱加油就是了,肯定有翻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