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國恩先生畢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和學術研究,特別是對《楚辭》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書精選代表性論文17篇及讀書筆記多則,以期全面展現(xiàn)其學思歷程。
隨著時光流逝,前輩們漸行漸遠,其足跡本該日漸模糊才是;可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有心人的不斷追憶與闡釋,加上學術史眼光的燭照,那些上下求索、堅定前行的身影與足跡,不但沒有泯滅,反而變得日漸清晰。 《北大中文文庫》是北京大學出版社新推出一部叢書,書中選擇了二十位已去世的北大中文系名教授(游國恩、楊晦、王力、魏建功、袁家驊、岑麒祥、浦江清、吳組緗、林庚、高名凱、季鎮(zhèn)淮、王瑤、周祖謨、陰法魯、朱德熙、林燾、陳貽掀、徐通鏘、金開誠、褚斌杰),為其編纂適合于大學生/研究生閱讀的“文選”,讓其與年輕一輩展開持久且深入的“對話”。 本書為該叢書之《游國恩文選》。
游國恩(1899-1978),字澤承,江西臨川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預科,后升入本科,并開始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畢業(yè)后回到故鄉(xiāng),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第四中學、臨川中學、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江西省立第一中學。1929年,受聞一多之聘,到武漢大學任講師,講授中國文學史。1931年到山東大學(前身為青島大學)任講師、教授。后任華中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隨西南聯(lián)大迂回北京。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著有:《楚辭概論》、《讀騷論微初集》、《離騷纂義》、《天問纂義》、《楚辭注疏長編》、《中國文學史講義》等。
那些日漸清晰的足跡(代序)
前言
屈賦考源
論屈原之放死及楚辭地理
論九歌山川之神
離騷“后辛菹醢”解
天問古史證二事
楚辭女性中心說
論屈原文學的比興作風
楚辭用夏正說
楚辭九辯的作者問題
宋玉大小言賦考
柏梁臺詩考證
論陌上桑
論蔡琰胡笳十八拍
白居易的思想和藝術
論山谷詩之淵源
跋洪昇楓江漁父圖題詞
對于編寫中國文學史的幾點意見
居學偶記
游國恩先生學術年表
屈賦考源
一 賦的小引
什么是“賦”?《毛詩·烝民》“明命使賦”,《傳》云:“賦,布也!庇帧缎÷贰胺笥谙峦痢,《傳》云:“敷,布也!x…‘敷”同聲,故《管子.山權數(shù)》“賦借藏龜”注亦云:“賦,敷也。”又“敷”與“賦”古并讀作重唇音;故詩“敷政優(yōu)優(yōu)”,《左傳》引作“布政優(yōu)優(yōu)”;“敷時繹思”,《左傳》又引作“鋪時繹思”。其實都是一個意義。(詳見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五)后來劉勰便根據(jù)這個意義下了一個“賦”的界說道:“賦,鋪也;鋪采摘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同時鐘嶸《詩品》也說:“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敝熳釉凇对娂瘋鳌芬舱f:“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本C觀眾說,“賦”的意義很簡單:用現(xiàn)在新名詞來說,不過是修辭學上的“直說法”而已。
《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一日‘風’,二日‘賦’!薄睹姟りP雎傳》亦云:“詩有六義,一目‘風’,二日‘賦’!笨梢姟百x”本是六詩的一種。所以班固《兩都賦序》云:“賦者,古詩之流也!薄额伿霞矣枴の恼缕芬嘣疲骸案琛⒃、賦、頌,生于詩者也!焙髞磉@“六詩”的學漸漸的失傳了,于是只有“賦”單獨盛行起來,這便是劉彥和說的“六義附庸,蔚為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