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女花影下》為《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二卷。該卷是《追尋逝去的時光》中最具青春氣息和詩情畫意的一卷。正是在這一卷,主人公開始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少年與青年,體驗愛情的滋味、藝術(shù)的啟示、友誼與社交的樂趣。
《追尋逝去的時光》是一部與傳統(tǒng)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于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tài)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家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nèi)心經(jīng)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議論。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內(nèi)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龐大交響樂。
1、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開創(chuàng)意識流文學的里程碑之作?胺Q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回憶之一。1919年榮獲法國文學最高獎——龔古爾獎。
2、法語翻譯名家周克希,以五百萬字傳神譯文享譽譯壇。
3、王安憶、陳村、趙麗宏、孫甘露、陳子善、毛尖誠摯推薦。
4、隨書附贈精美藏書票。
5、裝幀典雅,精裝珍藏版。
6、全新校訂,譯本精益求精。
金色晨曦中的玫瑰
1919年12月,一戰(zhàn)結(jié)束不久,普魯斯特以《在少女花影下》獲得龔古爾文學獎,由此掀開他的長卷《追尋逝去的時光》出版與接受的新的一頁。這一卷的獲獎,使普魯斯特的作品成為讀者與批評界關(guān)注的焦點,不但激發(fā)了人們重讀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的熱情,而且為隨后各卷的順利出版奠定了基礎(chǔ)。
這是整個七卷本小說中最具青春氣息和詩情畫意的一卷。正是在這一卷,主人公開始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少年與青年,體驗愛情的滋味、藝術(shù)的啟示、友誼與社交的樂趣。而從下一卷《蓋爾芒特家那邊》開始,伴隨主人公的成長(步入德·蓋爾芒特公爵夫人的沙龍、經(jīng)歷德雷福斯案件、目睹外婆被疾病奪去生命等等),小說家開始用更冷靜的筆法描寫愛情與社交幻想漸漸走向破滅,以及人世的各種滄桑之變。
1916年,普魯斯特在寫給他的出版商加斯東·伽利瑪?shù)囊环庑胖,對《去斯萬家那邊》之后各卷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這樣的描述:“題目(《在少女花影下》)是臨時的。我不太喜歡。但是如果后面有太多的所多瑪與蛾摩拉,那么在開始時,在底部安置這塊布滿鮮花的基座,以使上面有些駭人的兩層樓坐落在正常的東西上,并冠之以完全是純潔的和哲學的最后一卷(《尋回的時光》),應該不錯!痹诖,小說家以所多瑪與蛾摩拉,指從第四卷開始處理的同性戀主題。
僅就愛情主題而言,與第一卷中出現(xiàn)的“斯萬的愛情”(主要寫成年人的愛情)不同,這一卷的第一部“在斯萬夫人身旁”全面展開主人公少年馬塞爾與斯萬的女兒吉爾貝特的愛情。第一卷第一部馬塞爾與她初遇在粉紅色的山楂花籬前,第三部馬塞爾在香榭麗舍公園與她相識并開始單戀她,在這新的一卷里吉爾貝特主動寫信邀請馬塞爾去她家喝茶。小說家主要從馬塞爾內(nèi)心體驗的角度,細膩地描寫了這場愛情的每一階段,直至由于種種陰差陽錯的原因而不了了之。第二部“地方與地名:地方”轉(zhuǎn)而描寫兩年后馬塞爾在外婆陪伴下前往海濱城市巴爾貝克度假。在那里他們遇到從資產(chǎn)者、貴族到藝術(shù)家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小說家繼而用大量筆墨描寫馬塞爾對在海堤上遇到的一小群少女的迷戀、與她們的游戲和對其中的一位——阿爾貝蒂娜初生的愛情。也許正是基于普魯斯特對戀愛中的癡情少年豐富而激蕩的內(nèi)心世界的精彩描寫,1920年雅克·里維埃就《在少女花影下》獲龔古爾獎撰文稱贊普魯斯特“更新了心理小說的所有手法,在新的層面重組這門人類心靈的研究”。
這一卷中所描寫的馬塞爾與少女們的交往,尤其令人想起《紅樓夢》前四十二回里賈寶玉與身邊姐妹們的纏綿關(guān)系;在這一時段,愛情失落、家族衰敗的陰影尚未全面侵入,賈寶玉距離悼紅軒里的曹雪芹尚遠。就《追尋》而言,在接下去的幾卷里,主人公與阿爾貝蒂娜的愛情繼續(xù)發(fā)展,直至《女囚》與《失蹤的阿爾貝蒂娜》。不過在最后兩卷里,在小說家筆下,愛情的幻想讓位于對情人之間的嫉妒、謊言、互相傷害等負面情形的描述;與此同時,凡特伊的音樂向主人公發(fā)出召喚。小說家為馬塞爾最終走出愛的迷霧、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進行最后的鋪墊。
《在少女花影下》中對少男少女的愛情的描寫,同樣不時有焦慮、猜疑、嫉妒等負面情感掠過,但同時充滿浪漫幻想、青春活力,以及某種懵懂而癡迷、天真幼稚卻又故作老成的情趣。無疑這一階段代表了人生最為瑰麗的時期;普魯斯特經(jīng)常以玫瑰與薔薇和它們的粉紅色彩比喻少女和她們的肌膚,并不厭其煩地描寫少女之美艷:與馬塞爾嬉戲時的吉爾貝特“顴頰漲得緋紅發(fā)燙,像櫻桃那般又紅又圓”;火車站站臺上為旅客送來牛奶的少女,“朝霞映紅了她的臉,看上去比玫瑰色的天空更嬌艷”;在馬塞爾眼里,包括阿爾貝蒂娜在內(nèi)的海濱少女,“紅撲撲的臉掩映在清晨朦朧的紅霞之中”……在這一卷中,我們可以讀到普魯斯特筆下愛情描寫,乃至全書各類描寫中一些最美麗動人的片段。
在這一卷里,普魯斯特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將他詩人的才情、哲人的深思、小說家塑造人物的天賦發(fā)揮到極致。它是在普魯斯特的才華處于最為平衡與充盈狀態(tài)下完成的一卷。從文本與版本的角度來看,這一卷的文本相對而言比較確定,版本則經(jīng)過普魯斯特本人的認可。七卷本的最后三卷在作者去世后出版,有些部分他并沒有完成或者尚未改定。而最初幾代出版者為了向讀者提供一部看似完成的杰作,并未按照他原初的設計和最后的修改出版他的遺稿。關(guān)于普魯斯特遺稿出版的某些實情,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漸漸為人所知。因此可以說,《在少女花影下》是普魯斯特留下的較完美的真跡。
周克希先生的譯文的獨到之處,尤其在于恰如其分地傳達出普魯斯特多方面的才華,從而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與原作的貼近。從法文原本過渡到周先生的譯本,詩情、哲思、小說的世界依然如故,但卻另有一番愉悅與快感,它來自譯者的文字,那是譯者成功地會通文學境界的產(chǎn)物。
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出生在巴黎一個藝術(shù)氣氛濃厚的家庭。二十世紀法國小說家,意識流文學的先驅(qū)。代表作《追尋逝去的時光》在其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中完成,是二十世紀西方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該書由七部互有聯(lián)系又各自獨立成篇的小說組成,超越時空概念的人的意識、潛意識活動在小說中占有重要地位,為現(xiàn)代小說在題材、技術(shù)、表現(xiàn)方法上開辟了新途徑。
周克希,浙江松陽人,生于1942年,著名法語翻譯家。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數(shù)學系,在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任教期間赴法國巴黎高師進修黎曼幾何;貒笠贿厪氖聰(shù)學教學,一邊從事法語文學翻譯。1992年調(diào)至上海譯文出版社,任編審。精于法國文學翻譯,譯有《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三劍客》、《費代》、《不朽者》、《小王子》、《王家大道》、《幽靈的生活》、《古老的法蘭西》、《成熟的年齡》、《格勒尼埃中短篇小說集》以及《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等。著有隨筆集《譯邊草》、《譯之痕》。
第一部
在斯萬夫人周圍
第二部
地方的名稱:地方
梗概
附錄:金色晨曦中的玫瑰(涂衛(wèi)群)
《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二卷 在少女花影下》:
是得離開巴爾貝克了,在這個沒有壁爐和取暖設備的酒店里,寒風淫雨讓人有了蕭瑟之感。再說,最后這幾個星期差不多已經(jīng)被我置之腦后了。當我想起巴爾貝克時,眼前浮現(xiàn)的幾乎永遠是那些晴朗的夏日,我因為下午要跟阿爾貝蒂娜和她的女友一起出去,外婆遵照醫(yī)囑,非要我早上在拉上窗簾的房間里躺著不可。經(jīng)理特地關(guān)照,在我這一層樓不許弄出聲響,并親自督察命令是否執(zhí)行。光線太強,我吩咐把房間里那幅第一晚對我滿懷敵意的紫色窗簾盡量拉上。為了不讓光線透進來,弗朗索瓦茲每晚都把毯子、印花紅桌布和雜七雜八拼湊起來的布料用別針別在窗簾上,可還是沒法遮得嚴嚴實實,仍然會有光線透進來,在地毯上灑下銀蓮花花瓣似的紅紅的光影,我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把赤裸的腳踩在這光影上。
朝著窗戶的那面墻半明半暗,一個金色的圓柱無所依傍地豎立著,有如在曠野中引領(lǐng)希伯來人前進的光柱。
我重又躺下,一動不動,僅靠想象去品味游戲、海水浴和步行所有這一切在上午的陽光下可以享受的歡樂,我的心因欣喜而猛烈跳動,有如一部開足馬力卻又無法移動的機器,只能原地打轉(zhuǎn)來卸卻速度。
我看不見那些少女,但我知道她們在大堤上,在翻卷而上的海浪跟前行進,逢到天氣暫時放晴,可以在大海遠處藍瑩瑩的浪尖之間望見里弗貝爾小城,這座小城矗立在波濤之上,猶如一座意大利小鎮(zhèn),每個細部都在陽光下勾勒得很清楚。我沒看見這些女友們,但是(當報販,也就是弗朗索瓦茲所說的那些“吃報紙飯的主兒”的叫賣聲,洗海水浴的游客和孩子們玩耍時發(fā)出的叫喊聲,如同海鳥的鳴叫那般,為輕輕碎成浪花的波濤打著節(jié)拍,一齊向著我的房間里而來的時候)我懸想著她們的倩影,諦聽著她們的笑聲——它們猶如涅瑞伊得斯的笑聲,被柔和的浪濤裹著,傳到我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