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千年延綿不斷的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的傳承中,民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民俗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持久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
中國民俗是一塊色彩斑斕的瑰寶,是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俗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中國人延綿不斷的傳統(tǒng)。
第一章 婚姻文化
原始社會的婚姻
古代的收繼婚
古代的婚姻形式
古代的婚聘六禮
古代的拜堂
入洞房
拜見舅姑
新婦試廚與成婿禮
訂婚與婚書
古人如何離婚
第二章 民居文化
各地民居風貌
地方的家廟與祠堂
木結構傳統(tǒng)建筑
民居中體現(xiàn)的文化含義
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旨趣
第三章 禮儀文化
中國古代禮儀概說
古代誕生禮
古代成年禮
古代的跪拜禮
儀容儀表
敬老尊賢
待人接物
座次禮儀
稱謂里面有學問
古人的謙稱
古人的尊稱
第四章 禁忌文化
第五章 姓氏文化
第六章 喪葬文化
第七章 節(jié)氣時令文化
第八章 節(jié)日文化
第九章 飲食文化
《文化尋根:一本書讀懂中國民俗》:
古代的拜堂
“親迎”是非常隆重而煩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時間也特別長,前后要用三天。天是親迎的準備,男女雙方要為自己即將“成夫”和“成妻”做一些準備。第二天才是親迎的正日,新郎官要親自去迎親成婚。那天新郎一早就穿戴齊整,先去祠堂參拜祖先,然后騎馬去女家。臨行之前,父親還要再三叮囑和強調:這是事關宗廟繼嗣的大事,新郎是受父親之命去迎親的。那天女家也要向祖宗禱告:女兒即將許配于人。迎親隊伍到來時,女方家長要親自到門外去迎接。新郎進門后還要再次“奠雁”,即再次送上禮品雁。這也是后一次用雁。然后,新郎才能把新娘迎回家去。新娘臨行時,父母也照例免不了一番叮囑。迎親隊伍往往十分壯觀,場面也很熱鬧。在唐朝以前,新娘是坐車的,北宋以后逐漸流行坐花轎。有的地方新娘還要由兄長背上轎,同時還要哭哭啼啼的。據(jù)說這并不犯忌諱,反而是哭得越響,婆家就越有財,所以有“哭嫁”之說。其實這種哭嫁可以看作上古搶婚之遺風。迎親隊伍在回去時一般不能走原路,得繞道走,這叫“不走回頭路”。有的地方在迎親轎子走后,娘家人還要潑上一盆水,表示女兒已像這潑出去的水一樣。
迎親隊伍回到男家之后,這才開始了正式的成婚儀式:拜堂與人洞房。
拜堂也叫拜花堂,俗稱拜天地。這是男女成婚主要的一個儀式。但在拜堂之前,新娘還要經過許多儀俗。如,迎親隊伍回到男家后,喜轎不能馬上進門,而要留在門外,據(jù)說這是在給新娘“憋性子”,能把新娘的脾氣憋得柔順些。喜轎到了院子里后,還要從預先擺好的炭火盆上慢慢地跨過去,這叫“跨火盆”,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以后的夫妻生活會越過越紅火。新娘從轎里出來后,腳還不能踏地,所以又有“傳席”的儀俗——地上鋪著紅氈毯,有人不斷地傳遞著朝前鋪,新娘踏席而行。后來也有用米袋的,叫“傳袋”,以“袋”隱“代”,取其代代相傳的意思。據(jù)說在這個儀俗中,新娘的腳不踏地,還隱含有不可得“地”,即不可讓她在男家有權有勢。這反映了當時男尊女卑的習俗觀念。
這一切儀俗完畢之后才是拜堂。江南的舊俗是男左女右,在司儀的引導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按照古人的意思,男女相交是從結婚開始才具有人倫之義,而結婚又是有“天神之兆”作依據(jù)的,所以首先要拜天地;從結婚之日開始,新娘就成為男方家庭的一員,所以又要拜父母;結婚之后,男女雙方兩個獨立的個體融合為一體了,所以還要新郎新娘交拜。
拜堂之后就是大宴賓客的宴請活動。這也有許多講究,如座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和祝酒等,甚至還有大唱宴席歌的,以此來營造喜慶的氛圍,抒發(fā)歡快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