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作者于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間所寫的二十二篇隨筆,內(nèi)容涵蓋童年求學時的經(jīng)歷和遇到的良師益友,對文學和寫作的理解,自序或受邀寫作的序言,關于沈從文的研究拾遺,以及其他文本研究(穆旦、余華和艾略特)。這些生活的紀念由無數(shù)個細小的場景組成,如同不起眼的沙粒,細膩而樸實,卻蘊含著令人感動的瞬間。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1. 在平常的經(jīng)驗中收集微不足道的沙粒,這本小書是時間的饋贈與生活的紀念
張新穎為這本隨筆集取名《沙粒集》,沙粒是微不足道而又堅實之物!安黄鹧鄣纳匙樱恳涣s自有硬度,自有形狀、顏色,他們的構(gòu)成攜帶著各自的經(jīng)歷!薄吧粩嗔魇,或許并不至于完全虛無,總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無形,不妨把它們當作時間的饋贈,生活的紀念!边@本小書收錄了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間張新穎所寫的全新隨筆,在這里我們既能看到一個文學批評家張新穎,也能看到一個有情的作家張新穎。
2. “如果可能,我愿意是個隨筆作家。過去這樣想,現(xiàn)在也是。”
作為教書匠的張新穎在課堂上的口頭禪是“下面我也不知道怎么講了”,同時在心里提醒自己,下一次講,可能會講得多一點、好一點。作為寫作者的張新穎認為,寫作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不僅是語言文字上的不足,而且是生而為人的方方面面的不足,進而使寫作者成為更好的自己!半S筆不是巨著,寫隨筆的好處是寫完一篇,不久就可以再寫一篇,也就是說,不斷地有下一次。它給不斷的寫作者提供了不斷的機會!闭窃谶@一次次的學習、彌補、增強、擴大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張新穎的“誠”。
3. 靈氣和詩性的文字,在一種自我的張力中尋求收斂的情感表達
梵高的“痛苦感”,布羅茨基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錢鍾書的“風的姿態(tài)”,沈從文的“沒有群體或派別所要的思想”,穆旦的“豐富的現(xiàn)代敏感”,艾略特和幾代中國人的文學的“故事”,還有張新穎自己的“平常的經(jīng)驗,平凡的呼吸”。他寫童年和求學時的經(jīng)歷,寫對文學和寫作的理解,但并不沉溺于個人的感受,而是從個人的經(jīng)驗中走出來,就像他寫傳記和詩歌一樣,充滿內(nèi)在的情感張力。
小 序
這本小書里的文章,是二〇一七年到二〇一九年寫的,取名《沙粒集》,是說它們微不足道。
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卻自有硬度,自有形狀、顏色,它們的構(gòu)成攜帶著各自的經(jīng)歷。我從小喜歡沙粒,如今借文字用到書名上來,仿佛觸著了堅實之物。生命不斷流逝,或許并不至于完全虛無,總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無形,不妨把它們當作時間的饋贈,生活的紀念。
張新穎
二〇一九年六月六日
張新穎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多種獎項。
主要作品有: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意識》《沈從文的后半生》《沈從文九講》《沈從文的前半生》;
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游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當代批評的文學方式》《斜行線》;
隨筆集《九個人》《迷戀記》《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么好的事》;
詩集《在詞語中間》等。
小序
1
一九七五年夏天
我的小學
收錄機
香煙的故事
讀錢細事
歌
此時此地
2
寫作使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如果可能,我愿意是個隨筆作家
這是一本新書——《讀書這么好的事》新版后記
寫詩的事——關于《在詞語中間》
3
文珍的《柒》
《空響炮》序
原來是篇序,現(xiàn)在不是了
現(xiàn)代詩的聲音——《冬天的樹和春天的樹》序
關于筆記本的書評
4
沈從文與五四
《沈從文詩集》前言
凌宇與沈從文研究
5
“孤獨的愛情”與豐富的現(xiàn)代敏感
懲罰和被懲罰,被傷害和傷害別人
T. S. 艾略特與幾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