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妮.愛麗絲.奧姆羅德博士的《學習心理學(第6版)》是美國暢銷多年的熱門教材。共有17章、7個部分,從學習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行為主義的觀點、社會認知理論、學習的認知觀點、發(fā)展和背景視角、復雜的學習和認知、動機等方面做了總體闡述。完整的框架、突出應用的取向、迷人的文字風格構成了本書的獨特魅力。它可以作為高級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等課程的教材。另外,由于作者在寫作方面深入淺出的風格和技巧,即使是沒有心理學基礎的讀者也能理解書中的理論觀點。因此,這本教材的閱讀對象并不限于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或研究生,任何對教育心理學感興趣的人,比如中小學教師,或者家長,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益。
簡妮.愛麗絲.奧姆羅德,布朗大學心理學學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博士,天普大學及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博士后。她在北科羅拉多大學做教育心理學教授直至1998年,現(xiàn)在是該校心理學院的榮譽退休教授。她發(fā)表了大量關于認知和記憶、認知發(fā)展及天才研究方面的論文,出版了多本優(yōu)秀的教材,包括《教育心理學:發(fā)展中的學習者》(現(xiàn)在已經是第8版)、《兒童發(fā)展與教育》(現(xiàn)在已經是第5版)等。
主要譯者簡介
汪玲,博士,副教授。任教于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多年擔任心理系本科生核心課程教育心理學主講教師,同時承擔全校師范專業(yè)學生必修課程公共教育心理學等的教學。教學受到學生好評,曾獲首都師范大學優(yōu)秀主講教師榮譽稱號。作為該校發(fā)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成員之一,研究興趣側重于學習與發(fā)展領域中的自我調節(jié)、動機,以及創(chuàng)造性。
第一部分 導論
第1章 有關學習的觀點
第2章 學習和大腦
第二部分 有關學習的行為主義觀點
第3章 行為主義和經典條件作用
第4章 工具性條件作用
第5章 工具性條件作用的應用
第三部分 社會認知理論
第6章 社會認知理論
第四部分 有關學習的認知觀點
第7章 認知主義的介紹
第8章 記憶的基本成分
第9章 長時記憶Ⅰ:儲存和編碼
第10章 長時記憶Ⅱ:知識的性質
第11章 長時記憶Ⅲ:提取與遺忘 第一部分 導論
第1章 有關學習的觀點
第2章 學習和大腦
第二部分 有關學習的行為主義觀點
第3章 行為主義和經典條件作用
第4章 工具性條件作用
第5章 工具性條件作用的應用
第三部分 社會認知理論
第6章 社會認知理論
第四部分 有關學習的認知觀點
第7章 認知主義的介紹
第8章 記憶的基本成分
第9章 長時記憶Ⅰ:儲存和編碼
第10章 長時記憶Ⅱ:知識的性質
第11章 長時記憶Ⅲ:提取與遺忘
第五部分 發(fā)展和背景的視角
第12章 認知發(fā)展觀
第13章 社會文化理論及其他背景理論
第六部分 復雜的學習和認知
第14章 元認知、自我調節(jié)學習及學習策略
第15章 遷移、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維
第七部分 動機
第16章 動機與情感
第17章 動機的認知因素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譯后記
我的兒子亞歷克斯上幼兒園時,他的老師要求我務必注意一下他的鞋子。以前,每天早晨送兒子去學校前,我都很認真地把他的鞋帶系好,但到教室門口時,鞋帶卻又總是亂七八糟地散著,因此,老師每十分鐘要幫他系一次鞋帶。雖然我多次教亞歷克斯如何系鞋帶,但是我教給他的步驟似乎從來沒有“生效”。因此,我提議讓他每天早晨把鞋帶打成死結,但亞歷克斯認為這太幼稚而拒絕了。為此,我只好另辟蹊徑,買了幾雙尼龍搭扣而非系帶的鞋子,但亞歷克斯總能讓尼龍搭扣迅速從鞋子上脫落下來。到今年3月,由于經常要幫我兒子系鞋帶,毫無疑問地,幼兒園老師被惹惱了,她堅持亞歷克斯必須學會獨自系鞋帶。因此,我與亞歷克斯坐在一起,第N次演示如何將兩個帶子放在一起系出一個像樣的蝴蝶結來。而這次不同的是,我的講解充滿了魔力:“亞歷克斯,我會給你一刻鐘的時間來學習如何系鞋帶!彼难劬σ幌伦恿亮似饋,5分鐘就完美地系好了鞋帶。之后我們再也沒有接到學校的抱怨。好吧,至少不是關于他的鞋子的。
我的女兒蒂娜上四年級時,對于一系列減法家庭作業(yè)感到非常吃力和沮喪。雖然我不斷嘮叨她練習,但她還是沒學會基本的減法原理,結果就是,她不能解決許多二位數(shù)或者三位數(shù)的減法問題。一天晚上,蒂娜又因為這些“愚蠢的問題”發(fā)了半小時脾氣后,我的丈夫向她解釋道:減法不過是反向的加法,加法知識可以幫助她解決減法問題。蒂娜肯定想通了一些問題,因為我們自此再也沒有遭受到關于減法的怒火。雖然乘法和除法對于她來說仍然是有問題的——別讓我提起稍后學到的分數(shù)——但是至少她已經清楚了減法的奧秘。
人類的學習有多種形式。有一些學習很容易觀察到,如一個孩子學會系鞋帶。而另一些學習往往隱藏于表層之下,如孩子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原理。人們學習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為了成就所帶來的外部獎勵而學習,如為了好的分數(shù)、贊賞或者金錢。而其他人大多是由于不太明顯的內部原因而學習,也許是為了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也許僅僅是為了讓生活更從容。